颐和园|解密:颐和园鎏金铜牛为何不见“金”?

北京颐和园是著名的清代皇家花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 年),原名清漪园 。在颐和园内风景如画的昆明湖畔,其东堤廓如亭的旁边,安置有一尊清代大型铜牛,是游客喜爱参观的热点之一 。大铜牛呈卧伏状,长1.8m,高1.2m,是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 年)铸造的,当时,铜牛全身鎏金,称为“金牛” 。
颐和园|解密:颐和园鎏金铜牛为何不见“金”?
文章图片

【颐和园|解密:颐和园鎏金铜牛为何不见“金”?】清代咸丰十年(公元1860 年),中、英、法之间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腐败的清王朝吃了败仗,英法联军侵占北京,英法侵略军在占领颐和园期间,竟然将铜牛身上的鎏金全部刮掉、劫走,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丑恶嘴脸,这一历史事实,也告诉我们应该牢记历史教训:“弱国是要挨打的”,我们一定要发愤图强,使我们的祖国强盛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