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十大名将我军占三,徐向前只能排第四,第一位无人不服

黄埔军校始建于1924年,初时是为了革命军北伐培养和训练军官干部,全称为中国陆军军官学校,后因选址于广东黄埔,所以又名黄埔军校,一共承办23期,培养出了包括训练班和分校在内的23万余名毕业生,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办培养的一至六期学员都闯出了不小的名声,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主力军,因此在民间也传出了黄埔十大名将的说法 。
第十名:戴安澜
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十大名将我军占三,徐向前只能排第四,第一位无人不服
文章图片

宋希濂
18岁黄埔第一期毕业后,参加过东征陈炯明和北伐战争 。
抗日战争时期,宋希濂出任少将警备司令职务,先后转战参加了上海淞沪、江苏南京、云南昆明、河南兰封、湖北武汉和远征缅甸等战役,被誉为“黄埔之光”,在抗战后被授中将,是蒋介石真正的嫡系大将 。
在解放大西南时,被刘伯承俘虏于四川西昌的大渡河畔 。
第六名:王耀武
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十大名将我军占三,徐向前只能排第四,第一位无人不服
文章图片

王耀武
25岁毕业于黄埔第三期,参加过二次东征和二次北伐,在中原大战立下赫赫战功 。
1932年,王耀武升任少将旅长,先后在谭家桥和怀玉山参与围剿红军第十军团,送给粟裕生平最大的一次惨败 。
抗日战争时期,王耀武先后在上海、南京、长沙、江西、湖北等地打满全场,于1945年亲自指挥打出湘西雪峰山大捷,两个月溃歼敌军十万余人,缴获战马、步枪、机枪和火炮等军需物资装备不下20余吨,人称“宁碰阎王,莫碰老王”,并获得蒋介石亲赐“中正剑”,于1948年被徐世友攻破济南后生擒活捉 。
第五名:陈赓
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十大名将我军占三,徐向前只能排第四,第一位无人不服
文章图片

陈赓
黄埔一期优秀毕业生,红军时期当过四方面军的参谋长,地位仅次于徐向前 。
抗日战争开始后,调任刘伯承129师麾下当旅长,先后转战山西的娘子关、黄崖底、神头岭以及河北冀南的香城固打出大捷,所向披靡,打得敌军闻风丧胆 。
日军曾在其坦克上挂上“专打386旅”的条幅,被陈毅赞誉为我军最会打仗的五位将军之一,于建国后被授衔为开国第四大将 。
第四名:徐向前
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十大名将我军占三,徐向前只能排第四,第一位无人不服
文章图片

徐向前
黄埔一期优秀毕业生,1931年当上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参加过川陕根据地的建设和两万五千里长征 。
抗日战争短暂出任129师副师长,全歼敌军5000余人,粉碎铁壁合围大扫荡后,转战河北冀南创建革命根据地 。
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带病指挥打出解放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大捷,于建国后被授予开国元帅军衔 。
第三名:胡琏
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十大名将我军占三,徐向前只能排第四,第一位无人不服
文章图片

胡琏
黄埔四期优秀毕业生,与西北王胡宗南并称为“金门王”26岁就曾击败彭德怀和林彪的两个师后,升为少将师长 。
【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十大名将我军占三,徐向前只能排第四,第一位无人不服】在抗日战争中掩护海军在长江布雷,炸沉敌军军舰60余艘,鄂西会战坚守石碑,确保了鄂西大捷,并在1945年转战湖南湘西,打出了雪峰山大捷,战后胡琏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
第二名:关麟征
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十大名将我军占三,徐向前只能排第四,第一位无人不服
文章图片

关麟征
黄埔一期优秀毕业生,抗日战争时期出任军长职务,率部参与并指挥打出了河北保定、山东台儿庄、武汉和长沙会战 。
在台儿庄歼敌1400余人,被称为“关铁雄”,在武汉阻击日军十几天,被日军称之为遭遇到的最强劲之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