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43天歼敌2.5万余人,自身伤亡不到一半,上甘岭战役为何能赢( 二 )


志愿军指战员发挥聪明才智,他们在山上挖掘“猫耳洞”防御敌人的空袭和炮火,后来又把“猫耳洞”挖深,并把相近的两个洞连通,成为“U”形坑道 。
受到攻击就躲进去隐藏,炮声停歇就冲出来杀伤敌人,防御和反击效果极佳,坑道工事被迅速在全军推广 。志愿军战士一边战斗,一边构筑总里程比万里长城还长的朝鲜坑道“地下长城”,创造出一个人类战争史的奇迹!
上甘岭战役|43天歼敌2.5万余人,自身伤亡不到一半,上甘岭战役为何能赢
文章图片

志愿军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坑道为依托,有力地保存了有生力量,而且不但令敌人无法越雷池一步,还遭到大量杀伤 。号称打败天下无敌手的美军也只能低头,承认世界“头等陆军”的位置属于中国军队 。
其次,是长期固守和与敌反复争夺的基础 。在上甘岭战役中,我表面阵地被敌占领时,坑道就成为最后的坚守堡垒 。
志愿军将坑道作为作战基地,囤积大量粮弹等战略物资,同时不断派出小分队,扰动袭击敌军,不仅大量消耗阵前之敌,使敌人如坐火山之上,始终不得安宁,惶惶不可终日,同时也为最后的反攻储备有生力量 。
到后期,我军的坑道筑城显示出极为坚韧的持续力,别无他策的敌人只能硬着头皮往“无底洞”里填,战损极大,让其几乎无法承受 。
上甘岭战役|43天歼敌2.5万余人,自身伤亡不到一半,上甘岭战役为何能赢
文章图片

上甘岭战役
英雄儿女的绝地反击
从10月30日起,上甘岭战役转入反击阶段 。21时志愿军第15军以7个连兵力向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的“联合国军”发起反击,激战至11月1日,歼敌1个营又2个连,除东北山腿阵地外其余阵地全部恢复 。
随后几天,“联合国军”连续进行猛烈的反击 。志愿军官兵在表面阵地完全被破坏的情况下,以坑道为依托,充分利用山缝、石坎、弹坑等有利地形,不断进行小规模反击,杀敌无数,双方在阵地上进行血肉缠战,反复争夺 。
【上甘岭战役|43天歼敌2.5万余人,自身伤亡不到一半,上甘岭战役为何能赢】11月11日,我军开始全面实施反击,经过数次鏖战,反复冲击,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的“联合国军”被击溃,收复失地 。同时东北山腿阵地敌军也全部被歼 。
至此,597.9 高地表面阵地全部恢复并得到巩固 。“联合国军” 终因伤亡惨重,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反击 。11月25日,志愿军第3兵团指示,上甘岭地区战斗作为战役性的作战结束,美军彻底以失败而告终 。
上甘岭战役|43天歼敌2.5万余人,自身伤亡不到一半,上甘岭战役为何能赢
文章图片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之所以能够赢取胜利,主要原因是:
首先,指战员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精神是关键因素 。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与“联合国军”特别是美军根本没有可比性,战斗难度极大 。事实上基本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战士们在战斗中根本没有考虑自身的生死,这种忘我、奉献精神是致胜的法宝 。
特别是坑道作战的艰苦程度无以复加,不但缺粮、缺弹药,更难以克服的是缺氧、缺水 。后勤物资输送极为艰难,有时候战士们渴得只能去舔石头上的潮气,这种极端条件下如果没有顽强意志是绝对无法坚持的 。
艰苦时节闪现壮丽人生,在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等一大批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许多连队打残,甚至全员打光,与敌同归于尽更是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是多么令人震撼 。
志愿军战士的伟大气魄、无上勇敢、聪明智慧,特别是一往无前的献身精神,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战士不惜此身,敢于浴血死战,敌人焉有不败之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