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2006年北京石景山出土的龙袍干尸到底是谁?有什么根据呢?( 二 )
后来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时,已经年逾70岁的王士元被识破了身份押送北京面见康熙,随即清政府故意不承认王士元的明朝皇子身份,以其冒充明朝皇族的身份罪名将他与他的子孙全部诛杀 。
文章图片
而黄拙吾的名字倒过来可以理解为吾(我)拙(黜)黄(皇),也就是我是被罢黜的皇帝之意,这倒也符合朱慈炤的皇子身份 。朱慈炤是明朝皇子,自然死后应该以明朝汉人发型下葬 。
【康熙|2006年北京石景山出土的龙袍干尸到底是谁?有什么根据呢?】不过说黄拙吾是朱慈炤的说法也不太可能,根据干尸出土解刨分析,这具干尸死时的年纪应该在50岁左右,而朱慈炤被康熙下令诛杀时已经70多岁,年纪并不相符,且康熙既然已经诛杀了朱慈炤怎么还可能给他陪葬龙袍 。因此黄拙吾也不太可能是朱慈炤 。
其实这个黄拙吾很可能是清朝皇家御用裁缝
看了以上这么多说法,说来说去其实也没有能自圆其说的说法,关键就在于黄拙吾陪葬的满清龙袍以及汉人发型让人难以琢磨 。实际上来说这个黄拙吾很可能就是本名,他极大的可能就是一位有野心的清朝皇室御用汉人裁缝 。
文章图片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清朝虽有剃发易服制度,但当时这个制度受到了汉族人强烈抵抗和反对,满清统治者为了缓和满汉矛盾,曾有十从十不从的规定,这其中一条就是生从死不从,也就是说汉人在生前必须遵守满清的剃发易服制度,但死后就没人管了,想恢复汉人的制度和穿着那就随个人意愿了 。所以这个黄拙吾就是一位汉人,在死后以汉人发型下葬 。
那为什么又说是裁缝,黄拙吾墓葬中陪葬的蟒袍和龙袍做工都很精细,一般人是仿造不出来,这些技术都是非常细腻,而且可以百分百确定为清朝皇室之物 。
而清朝皇帝赐予外臣龙袍待遇非常少,只有为国家建立过特殊功勋才会被赐予龙袍,被赐予龙袍的汉臣更是少之又少,清朝历史上也不过赐给了17名汉臣龙袍的待遇,在康熙时期只有两位汉臣获此殊荣 。
这两人分别是帮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汉将孙思克,另一位则是收服台湾的名将施琅之子施世骠 。
文章图片
孙思克是康熙时期的名将,帮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被誉为河西四汉将,孙思克后来官至甘肃提督、振武将军、太子少保 。施世骠是名将施琅之子,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时曾平定了台湾朱一贵起义,官至福建水师提督 。
这二人的生平事迹与黄拙吾完全是不相关,所以黄拙吾的蟒袍和龙袍应该并非是康熙御赐之物,而是自己私藏起来的 。
在当时汉臣想拿到龙袍那是很难的事情,不过只有宫廷御用裁缝会有这个便利,因此推测黄拙吾很可能是康熙时期的宫廷御用裁缝,由于他的技术精湛,所以享受到了正四品中宪大夫的待遇 。
而这个黄拙吾应该是一个有野心的裁缝,他为皇家做了那么多龙袍和蟒袍,他也很希望成为帝王,但由于一生只是裁缝没有权力,所以他只能偷偷私藏了自己的作品龙袍和蟒袍,背地里过一过帝王瘾 。
文章图片
作为汉人黄拙吾内心是不太想遵从清朝的剃发易服制度,但他只是一个裁缝又没有能力改变这些,所以他也幻想自己何时能成为统兵一方的大将军,改变这些制度,因此他又私藏了一套正一品武官的麒麟补服 。
在清朝有允许生从死不从的说法,于是黄拙吾在临终时重新梳理起了汉人的发型,并在临死前偷偷将正一品的武官补服和蟒袍以及龙袍带入了自己的棺材之中 。而黄拙吾作为一个御用裁缝,并没有政治地位,所以他死后也不用担心带了龙袍和蟒袍陪葬会有人攀告他僭越之罪名 。
推荐阅读
- 玄烨|孝惠皇后并非康熙生母,为何康熙为她献舞祝寿,后为其割辫治丧?
- 康熙|康熙如果传位于他,清朝很可能成为大国,西方列强或许也忌惮三分
- 康熙|康熙有55个孩子,其中有21个孩子早夭,为什么太医救不了他们
- 康熙|康熙命令雍正一生不准踏上五台山,到底是什么原因
- 靳辅|康熙是如何识人用人的?看看他对靳辅的任用,我们就知道了
- 康熙|康熙将儿子软禁26年,儿子没事干,娶了16个老婆,生29个孩子
- 雍正|康熙刚离世,雍正就将宜妃赶出宫,百年后世人才?知?真相
- 皇太极|13岁下嫁皇太极,穷其一生保全大清王朝,康熙却为何38年不埋葬她
- 康熙|如果康熙传位于他,清朝很可能成为超级大国,西方国家或不是威胁
- 清朝|如果康熙传位给他,清朝很可能成为大国,西方列强或许也不是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