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大刀王五:试图劫狱救谭嗣同,抗八国联军遭枪杀,霍元甲为其收尸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八月初六,西太后慈禧囚禁光绪帝,并连发多道谕旨捉拿维新派 。维新志士们惊闻宫廷政变的消息后,立刻意识到袁世凯将自己卖了 。谭嗣同的老师康有为连夜逃离北京,但谭嗣同没有跑,他的第一反应是营救光绪帝 。
谭嗣同|大刀王五:试图劫狱救谭嗣同,抗八国联军遭枪杀,霍元甲为其收尸
文章图片

正是在王五开镖局这一年,十岁的谭嗣同拜了一文一武两个老师 。文是浏阳欧阳中鹄,武是大刀王五 。在欧阳中鹄的影响下,谭嗣同对王夫之的思想发生了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 。在大刀王五的教育下,谭嗣同修习了剑术,受到了侠义精神的熏陶 。因此,梁启超在谭嗣同牺牲后这样写道: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 。
谭嗣同出身于书香家庭,他的父亲谭继洵是咸丰十年进士,官至光禄大夫、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因此,年少的谭嗣同并没有将全部精力放在习武方面,而是侧重于习文 。不过,谭嗣同虽未一直跟随王五习武,但他与王五之间的情谊却没断,而是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 。
谭嗣同|大刀王五:试图劫狱救谭嗣同,抗八国联军遭枪杀,霍元甲为其收尸
文章图片

王五开镖局的时候,镖业还是朝阳行业,又加上王五武艺高强、为人仗义 。因此,源顺镖局开得有声有色,颇受同行及江湖人士的敬重 。此外,王五平日里还好打抱不平,时常帮助贫苦百姓 。老百姓们曾赠以“尚武”、“济贫”两块匾额悬于镖局门首,以表彰王五的侠义之举 。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王五结识了后来的津门大侠霍元甲 。他们结识的经过颇为有趣,可谓是不打不相识 。当时王五去天津拜会好友,听说北门外竹巷有一个力大无穷的大力士,正在药栈找那个当搬运工 。
王五有心试一试那位大力士是不是果真如传言那般神勇,便令几个手下搬了块巨大的青石挡住了药店旁的井口 。药店的伙计去挑水,用力去推青石,但青石却纹丝不动 。之后,他又叫出两个伙计,三个人合力都无法搬动青石 。
井边围了越来越多好事的观众,有人提议喊霍元甲过来,于是一个伙计便去了请霍元甲 。霍元甲一听这事儿,立马知道这很可能是冲自己来的,放石头的人很可能就在一旁看着呢 。确实如此,当伙计去喊霍元甲的时候,王五的手下也去了喊王五 。
谭嗣同|大刀王五:试图劫狱救谭嗣同,抗八国联军遭枪杀,霍元甲为其收尸
文章图片

当王五来到井边不久后,霍元甲也赶到了 。只见霍元甲双手扶着青石,一推一送便把青石推到了地上,不仅不喘气,还始终带着微笑 。王五走下场称赞了霍元甲一番,对于青石之事,两人心照不宣 。此后两人越聊越投机,结成了好友 。
也正是在王五结识霍元甲那一年,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朝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御史安维峻向朝廷上疏力陈和议之弊,强烈要求严惩朝廷重臣李鸿章 。但他的一片爱国之心却遭来贬斥,被革职充军戍边 。
谭嗣同|大刀王五:试图劫狱救谭嗣同,抗八国联军遭枪杀,霍元甲为其收尸
文章图片

可悲的是,满朝文武竟无一人站出来为安维峻鸣不平 。对此,大刀王五极为义愤,连日叹息悲叹 。安维峻离京那天,王五亲自护送安维峻走了很远 。由此可见,王五虽没文化,但他的精神境界却远比许多张口仁义闭口孔孟的读书人要高 。
也正是在这一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上书,要求拒和与变法 。谭嗣同这位爱国志士,亦以极为沉痛的心情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在变法思潮的影响下,谭嗣同苦思精研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大计,并结识了康有为及其弟子梁启超 。谭嗣同才识明达、魄力绝伦,深得康有为与梁启超的赞赏 。当时的湖南巡抚想在湖南实行新政,便请谭嗣同回了老家 。经过一番努力,湖南很快成为了全国有名的先进省份 。谭嗣同的才华得到了光绪帝的赏识,被召入京参加变法活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