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1894年,谭嗣同曾写信提议:将西藏卖与英国,将新疆卖与俄国
文章图片
不平等条约签约现场
在如此的大环境下,就有了开头谭嗣同提出出售土地的那一幕 。
当时的新疆是左宗棠经时一年的奋战战争从沙俄手中夺回来的;西藏虽为中国亘古所有,但是随着清廷式微,反而让英国对西藏的控制权更大 。
故此,纵使当时有的地区属于中国,但中国却难以控制 。故出于各种因素分析,谭嗣同唯有提出将西藏、新疆、蒙古等"毫无利于中华"之地尽数卖掉,以"供变法之用" 。
这在当时的谭嗣同看来这是最快可以解决当时困境的办法了 。
因为不论是方兴未艾的洋务运动,还是圆明园的修缮工作,亦或是各地正在准备的军事力量,均需要大量的银子来供给开销,而此求资之术亦可解决当时的一时之困 。
文章图片
圆明园现照
其实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前,朝堂之上的还进行过一场"海防"与"塞防"之争 。李鸿建议以"海防"为主,要将日本设为自己的主要假想敌,并且着重全力发展海防;相反湖南巡抚王文韶则主张塞防,因为纵使日本再过于强大也只有海军,但是英俄等国陆军力量不得不防 。
虽然最终事件的结果还是按左宗棠的建议"海陆并重"来进行防范,但是也能从中看到维新派(李鸿章)与守旧派(王文韶)斗争的缩影 。
所以与其说是谭嗣同个人眼界与格局的问题,倒不如说是"戊戌变法"主体维新派的格局问题 。
【谭嗣同|1894年,谭嗣同曾写信提议:将西藏卖与英国,将新疆卖与俄国】虽然可以说戊戌新政出发点不错,口号的也喊得很响亮 。
但因为戊戌新政准备得太匆忙,并没有一套明确的理论支持;况且将主要目标对准皇室而非人民群众的维新派在各类具体实施起来也有巨大的难度 。
更何况当时的皇帝却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这更加提升了这次变法的困难 。
文章图片
光绪帝画像
其实在戊戌新政实施初期是成功的,各种新式学堂的组织与相关报刊的创办在启发民智与促政变革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为后来的各类活动奠定了一个牢固的基础 。
而且在戊戌变法后期,因为脱离群众与袁世凯告密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变法失败,"戊戌政变"爆发,同期"戊戌六君子"被捕 。
以死明志,以志立心
其实在变法失败的前一天,谭嗣同本来是可以选择逃走的 。
但是谭嗣同却秉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的认知选择留了下来 。
并且在狱中谭嗣同也留下了"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句 。
虽然这首诗出名的是后两句,但是诗文的前两句中写到的两个人物,隐藏着谭嗣同的心声 。
文章图片
谭嗣同的诗
张俭是东汉末年之人,因为当时宦官专区,忍受不了的张俭便向朋友选择私下抱怨当前环境 。但是没想到自己的朋友反过来报告张俭意图私立朋党,无可奈何地张俭只能四处逃亡 。但皆因张俭在出事前便已声名显赫,在投店住宿时也没遭遇太大困难,故其顺利逃过危机 。
谭嗣同也由此心怀出逃在外的康有为等人,挂念他们的安危 。
而杜根则生活在汉安帝时,因少帝年幼便由太后执政,权力均集中于外戚 。后来皇帝长大了便要求还政于汉安帝 。这样一来整得邓太后很生气,命令将杜根处死 。
推荐阅读
- 刘备|刘备曾写信邀请曹丕一起攻打孙权,为什么曹丕当时没出兵?
- 谭嗣同|“官二代”谭嗣同:父亲是朝廷一品大员,却不为儿子求情保命
- 谭嗣同经典名言 谭嗣同的话
- 谭嗣同经典名言 谭嗣同的话(组图)
- 谭嗣同被处决时,刽子手专门用钝刀行刑,砍了30多刀才成功(多图)
- 谭嗣同|谭嗣同就义时,被钝刀砍了30多刀才断气?围观百姓:这是在锯头
- 谭嗣同|谭嗣同被斩时,父亲担任封疆大吏,为何没救他?张之洞是前车之鉴
- 谭嗣同|谭嗣同被斩首时,刽子手用钝刀砍了30多刀,围观百姓拿馒头蘸血吃
- 杜心武|孙中山保镖杜心五,为谭嗣同报仇刺杀慈禧,死后身体缩短20厘米?
- 谭嗣同|大刀王五:试图劫狱救谭嗣同,抗八国联军遭枪杀,霍元甲为其收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