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故宫“假”得像现代工艺品的4件文物,别笑,这真是古人做出来的

古人说:“一鼓作气 , 再而衰 , 三而竭 。”这说法大部分时候还是很准确的 , 你看那些流行节目 , 多半第一季热度高 , 第二季平平无奇 , 第三季大家都懒得看了 。但有这样一档节目却打破了“再而衰三而竭”的规律 , 一直很受欢迎 , 那就是讲文物前世今生故事的《国家宝藏》 。
这档节目中有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其实我们的信仰 , 就是我们的文字和历史 。”
中国人表面看起来很信鬼神 , 其实真正信的还是“人” , 信千百年来祖宗传下的风骨神魂 。
【北京故宫|故宫“假”得像现代工艺品的4件文物,别笑,这真是古人做出来的】
北京故宫|故宫“假”得像现代工艺品的4件文物,别笑,这真是古人做出来的
文章图片

再回过头来看这水晶双鱼花插 , 它高14.8厘米 , 设计精巧得不可思议 , 所谓鱼不离水 , 下面的紫檀木座是特意雕刻成水波状的 , 上面两条鲤鱼 , 尾部交叉搭在一起 , 看起来真像鱼儿嬉戏双双跃出水面 , 但鱼腹中空 , 这花自然是往鱼口中放了 , 要是放荷花的话 , 再妙不过 。
双鲤 , 这在中国文化中可是很美好的寓意 , 有相思传情的韵致 , 清人宋琬的诗里就有“不见伊人久 , 曾贻双鲤鱼”一句 。想象一下 , 在家中摆放这样精巧玲珑的花插 , 一位美人满怀心事地将应季花卉放入其中 , 这过程她眼中有花 , 心中却只有远方离人 , 让观者也肝肠寸断 。
古人相思时 , 往往要以酒慰心中情意 。
北京故宫|故宫“假”得像现代工艺品的4件文物,别笑,这真是古人做出来的
文章图片

再来看这件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清代水晶兕觥 , 什么叫“觥”?觥就是古代盛酒的器皿 , 我们现在形容聚一起热热闹闹喝酒时 , 经常用到的成语就是“觥筹交错”;“兕”则指上古一种长得像犀牛的瑞兽 , 兕觥 , 自然是形状像兕的酒器了 。
约3000年前的商朝和西周早期 , 兕觥非常流行 , 《诗经》里就有“我姑酌彼兕觥”一句 , 意思大概是“我先倒杯酒喝” 。不过那时候的兕觥都是青铜器 , 而这件水晶兕觥 , 用现代话说属于清人对千年前青铜兕觥的“致敬之作” , 它虽然是水晶做成 , 但造型和纹饰都仿照了古青铜兕觥 。
水晶兕觥是乾隆时期的文物 , 外表看似没什么稀奇 , 其实处处精细 , 盖上仔细雕刻双角角兽首 , 柄雕成夔式 , 什么是“夔”?夔也是上古传说里的奇兽 , 看起来像牛但只有一只脚 , 《山海经》说它“出入水则必风雨 , 其光如日月 , 其声如雷” , 所以不要觉得这柄简单 , 它的设计是有丰富文化因素的 。
北京故宫|故宫“假”得像现代工艺品的4件文物,别笑,这真是古人做出来的
文章图片

最后这件故宫博物院藏清水晶天鸡尊 , 同样精巧绝伦 。你能找出几只天鸡?答案是2个 , 一只大的背着螭耳尊 , 一只小的被设计成尊的盖纽 , 真有种“家长带孩子出来玩”的既视感 。
天鸡尊 , 早在隋朝时期(581年~618年)就出现了 。尊 , 同“樽” , 在古代也是一种盛酒礼器 , 天鸡 , 就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神鸡 , 按《述异记》描述 , 天鸡一般在桃都树上休息 , 每当太阳出来了 , 先照这棵树 , 天鸡感觉到光亮就开始鸣叫 , 然后人间的鸡才会叫 , 这么说起来天鸡算是天下所有鸡的老大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