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中国史中出了名的薄情寡恩朝代,无论文臣武将,立大功者均被族灭

小伙伴们都知道,汉朝是个特别牛的朝代,但是汉朝有一点做的非常不好,那就是不怎么善待功臣 。
这个不好的显现从汉朝初立便开了一个坏头,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汉朝从刘邦开始,大肆诛灭功臣,而从汉文帝到汉武帝,每一朝都有特别冤的大臣被族灭,比如说晁错、比如说周亚夫 。
这篇文章来介绍武帝时期一位特别冤枉的大臣主父偃 。
刘彻|中国史中出了名的薄情寡恩朝代,无论文臣武将,立大功者均被族灭
文章图片

这黄金不止皇帝要出,诸侯们作为刘邦的子孙也得出,最开始诸侯们家大业大,这点黄金自然不在话下,可是后来封地越分越小,手里面的钱自然越来越少,拿出来的金子成色自然不对劲了 。
汉武帝自然就抓住这个小辫子,以对祖宗不敬为由,废除了大大小小百十来号诸侯 。
当初晁错削藩手段比较硬所以搞出了一个七国之乱,而推恩令和酎金夺爵这个手段明显就高明了许多,而这也是主父偃这种深谙纵横术的人才能想出来的阴招 。
此后主父偃尝到了甜头,总之就是不要怂,往上冲,从立皇后到废诸侯,他总能为汉武帝想到办法 。
而也正是因为想出了这些阴招,主父偃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成为了当红炸子鸡 。
主父偃得势之后很多人都来巴结他,有人送他房子有人送他黄金,还有甚者直接把妻女都送给了他 。
刘彻|中国史中出了名的薄情寡恩朝代,无论文臣武将,立大功者均被族灭
文章图片

而主父偃也是来者不拒,因为当初穷,哪怕他现在当了大官也不缺钱花,但还是要把钱装到大箱子里才有安全感 。
但是,由于爆红的速度过于快,主父偃开始飘了 。
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主父偃继续在不怂的路上越走越带劲 。
有一次他上书给汉武帝,说河套这个地方是个剿灭匈奴的战略要地,当年秦朝的蒙恬就是以此为据点北逐匈奴的 。
汉武帝一听果然很兴奋,因为他早就想干这件事了,于是立马开了个会,商讨到底要不要在河套搞一个据点 。
但是,在这个会议上,公孙弘立马站出来表示反对 。
这个公孙弘是老臣子,曾经干过中大夫这样的外交要职,到了汉武帝登基的时候搞了一个举贤良的活动,公孙弘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结果输给了董仲舒 。
刘彻|中国史中出了名的薄情寡恩朝代,无论文臣武将,立大功者均被族灭
文章图片

但在十年之后,汉武帝又举行了举贤良活动,有人又把公孙弘的名字给报了上去 。
公孙弘当时已经七十多岁,嘴里说着不去不去,难道又要去当董仲舒的陪衬?
当然,嘴里说着不要,但身体却非常诚实!
结果在对策之中,由于阅卷官认为公孙弘的观点老旧,并不出众,所以直接大手一挥给他了个倒数第一名 。
但神奇的是,当汉武帝看了公孙弘写的文章之后却是大为赞赏,直接把公孙弘送到了第一名 。
就是因为汉武帝的垂青,公孙弘时来运转,成为了汉武帝朝的当家红人 。
这是公孙弘第二次发迹,曾经因为出使匈奴后给汉武帝做的报告惨不忍睹,为此吓得只好称病退休 。
而现在公孙弘显然懂得了如何跟汉武帝打交道,他知道汉武帝要的不是抉择,而是看法 。
刘彻|中国史中出了名的薄情寡恩朝代,无论文臣武将,立大功者均被族灭
文章图片

所以每次讨论问题的时候,他从来不下判断决策,而是看汉武帝的态度提出看法,从而每次都能命中汉武帝的内心,汉武帝对此也非常满意,在一年内便把公孙弘提拔成了左内史 。
那么在主父偃提出占据河套时,公孙弘这位善于揣摩帝王心的老臣子,为何破天荒反对一件明显汉武帝想要干的事情呢?
公孙弘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当年秦朝以三十万人在河套筑城,结果烂尾工程一个,并不值得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