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顺弟|冯顺弟:17岁出嫁,23岁就守寡,大字不识一个却培养出大文豪


冯顺弟|冯顺弟:17岁出嫁,23岁就守寡,大字不识一个却培养出大文豪
文章图片

嫁过去没多久就生下了儿子胡适,但由于丈夫职业的特殊,50刚出头,还未能看到孩子长大成人,就不幸去世,撇下了冯顺第和儿子 。
当时她才23岁,就开始了守寡的日子 。孤儿寡母,两人便回了老家 。其丈夫在主里的辈分还是很高的,所以冯顺弟就势是成为了族母 。
冯顺弟|冯顺弟:17岁出嫁,23岁就守寡,大字不识一个却培养出大文豪
文章图片

年仅20刚出头就成为了一家之主,当然是有很多人心生怨恨 。在主持家事上,年纪太小的她,是镇压不住家里的其他亲戚,受了委屈也无处可说,只能是自己忍着消化 。
秉承原则,待人随和,性格和善,但是遇到侮辱她的事绝不姑息,如此能屈能伸的女人,在胡适的心里,深深地烙下了母亲的印记,也是导致他性格温和的原因 。
冯顺弟|冯顺弟:17岁出嫁,23岁就守寡,大字不识一个却培养出大文豪
文章图片

文盲了这么多年的她吃了不少亏的她,懂得学习的好处后 。便带着儿子四处求学,要给儿子接受更最好的教育 。儿子也十分懂事,基本不提为难要求 。
为师为母又为夫,思想教育小胡适
失去了丈夫,无形之中,胡适的成长和教育就缺少了父爱,冯顺弟便又担任起了父亲的角色 。对待儿子犯的错从不姑息,但也没有直言批评 。
冯顺弟|冯顺弟:17岁出嫁,23岁就守寡,大字不识一个却培养出大文豪
文章图片

就胡适先生回忆到,幼时自己一犯错,母亲不打也不骂,只是瞪着眼睛看他,那个眼神,在记忆里的恐惧程度,不比打骂弱 。
母亲虽然对儿子要求严格,但却十分尊重儿子,给足了胡适的面子 。
批评孩子从来都不当着外人的面,而是回到房内,半夜进行教育 。有一次,因为胡适说了句轻薄的话,提起了自己去世的爹,母亲大怒,重重地惩罚了他 。
冯顺弟|冯顺弟:17岁出嫁,23岁就守寡,大字不识一个却培养出大文豪
文章图片

胡适跪在门口一宿,哭红了眼,双手不停擦抹着泪水,导致了双眼真菌感染 。母亲懊悔极了,领着儿子四处医治,都没有效果,最终得到了一个偏方,说是用舌头舔就可以治好 。
天下哪有母亲不恩爱自己的孩子啊,得到了偏方的母亲,真的每天早早将胡适叫醒,用舌头治疗儿子的眼睛 。
“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的眼病可算是痊愈了 。
冯顺弟|冯顺弟:17岁出嫁,23岁就守寡,大字不识一个却培养出大文豪
文章图片

虽然是农村妇女,但冯顺弟对儿子的思想文化,礼节处事,都十分重视 。胡适三岁时,就已经认识了一千多字,五岁时,就送到了私塾念书 。
当时,胡适还没有桌子高,只好是每天被人抱上抱下,这样一待就是九年 。他在书堂里前后学了各种大量的经书、历史,如《孝经》、《论语》、《中庸》、《孟子》等 。
冯顺弟|冯顺弟:17岁出嫁,23岁就守寡,大字不识一个却培养出大文豪
文章图片

对待儿子的背诵作业,冯顺弟自有一套 。她不会让胡适刻板的死记硬背,而是让其先理解含义,再巧妙记住,为儿子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厚的资本 。
不仅仅这样,母亲还在每年交学费时多出常人的三倍,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老师多多关注指点儿子,并且可以让儿子多读书,读好书 。
冯顺弟实在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她不想让儿子和自己一样 。
冯顺弟|冯顺弟:17岁出嫁,23岁就守寡,大字不识一个却培养出大文豪
文章图片

慈母手中线,送子去求学
就在胡适13岁时,母亲不顾别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将儿子送到了上海学习,咬牙坚持供儿子在求学的道路上远走 。临别时,甚至没有流一滴泪 。
不是母亲绝情,“孩子是妈妈身上的一块肉啊”,但她的理智告诉她,儿子的成长必须得去更高的更远的地方才行 。也正逢时机赶得巧,胡适公费去了美国留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