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路|嘀嗒出行坚守合规 推动顺风车行业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 二 )


如何破解顺风车安全难题?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礼腾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顺风车是四轮出行业务中最容易盈利的业务,也是运营成本较低的一个业务。”
2018年,郑州、温州接连发生的顺风车安全事件,一度让整个顺风车行业降至冰点。涉事平台下线整改,完善相关功能后才能重新上线。
对于如何解决共享出行安全问题,嘀嗒出行相关负责人对采访人员表示,“除了为合乘双方提供了行程监控、保险保障、支付安全等多项基本权益保障外;嘀嗒平台为车主及乘客的每一次合乘均购买有意外保险,如果在订单内出现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害等意外情况,保险即可做出理赔。但如果乘客与车主脱离平台交易,则相应保险理赔无法覆盖。”
除了保险的覆盖,更重要的是共享出行安全体系化的建设。
城市智行研究院院长沈立军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从表面看,顺风车一单行程中的‘真顺路’和乘客搭乘顺风车出行的‘安全问题’均取决于车主行为。如果车主品行良好,遵纪守法,则这两点都能得到保障。其实,整个行业体系内的环节如果存在漏洞,不稳定因素就有可乘之机。比如,若法律法规不完善,则监管执法无据可依;若平台责任不落实,则安全保障难成体系;若车主行为不合规,则安全问题有机可乘;若乘客投诉不积极,则决策依据无法搜集。”
“因此,不能仅仅依靠顺风车车主的努力和自觉,而是需要在行业完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的同时,政府、平台、司乘、社会的合力共建,形成政府引导、平台负责、社会协调、用户参与、法治保障的良好格局。”沈立军如此表示。
嘀嗒出行上述相关负责人则称:“最近6年,我们已经构建了行业最为严苛的安全保障体系。5大模块覆盖车辆准入、行前预防、行程保护、行后监管、平台安全支撑各个环节,并通过对接全国公安系统数据定期校验,出行数据与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同步、安全背景筛查、出行高危数据库、行为大数据筛查+黑名单制度等31项安全机制,为车、人、路三个交易场景提供360安全保障。”
共建行业文明才能标本兼治
近日,一则关于顺风车司机的司法判决也备受关注。一位顺风车主开车将乘客从益阳载到长沙,不但被长沙市岳麓区交通运输局的执法人员拦下,还领到了一张2万元的“罚单”。经过车主的不断上诉,湖南高院最终认为,该车主利用网络平台预约载客行为应认定为顺风车搭乘行为而非非法营运行为,其行为不适用《道路运输条例》的相关规定。
这表明,对于合法运营顺风车的司法认定已经日臻完善。各顺风车运营平台的行业文明共建工作也为行业规范、平稳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以嘀嗒出行为例,作为国内最大的合规顺风车平台,在过去6年中,嘀嗒出行率先推出了《顺风车合乘公约》及2.0版本,明确三方责任及合乘规则,还推动成立了全国首个顺风车用户委员会和首个顺风车法律及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此后,嘀嗒出行还先后参与推动《西湖共识》、《珠海行动计划》、《顺风车绿色出行宣言》和《合肥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顺风车行业发展纲领性文件的出台,指导行业共建同行。
2020年,嘀嗒出行联合发起成立“国民顺风日”,推动并参与《2014-2020年中国顺风车行业发展蓝皮书》发布,从行为规范,法治建设,文化礼仪和行业研究等多个维度,推动顺风车行业的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
对此,陈礼腾表示:“从无序竞争到有序运营,每个行业都有这样的历程,行业领军企业的责任和担当,是行业快速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因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