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甲|古代带刀事小,为何私藏铠甲却是死罪?盔甲之厉害,历朝不敢不禁
在冷兵器时代,刀枪剑戟是人类共用的武器,从中国到中亚、阿拉伯,再到欧洲,冷兵器的形制其实变化并不大 。从有历史记载开始,长矛兵、弓箭手、盾牌手是步兵主力,骑兵也使用这些武器 。而在武器之外,人类冷兵器战争的另一个主角就是铠甲 。
铠甲,也被称为盔甲、甲胄,是用皮、木、金属,甚至纸张制作而成的,在战斗中保护人体减少武器伤害的服装 。盔甲的历史有上万年,在新石器晚期已经有了木质、骨质、皮质的盔甲,一直到100多年前,人类才在战场上正式脱掉这层厚重的保护 。
盔甲在中国古代是一种特别的装备,尤其被政府看重,在法律中严令禁止制造和私藏,俗话说道:“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 。”意思是一个平头百姓如果私藏铠甲,一副铠甲的罪名是私藏硬弩的三倍,如果是三幅铠甲,那么立即判死刑 。
铠甲是防御工具,而弩则是杀人工具,为什么私藏甲胄的罪名反而会是藏弩的几倍呢?一副盔甲在古代到底代表着什么呢?
文章图片
皮甲的制作已经比较麻烦,要有大量动物剥皮,然后熟皮、柔皮,再缝制、刷漆,平时还要保养 。像吴国这样的国家,有几千副皮甲已经很多了,这可是举国之力制造的装备 。春秋战国大部分士兵都是布衣,这一点在《史记》中有记载 。
春秋以皮甲为主,此时金属的甲胄虽出现但没有普及,战国时铁甲、铜甲开始增加,这种盔甲的制作过程更加复杂 。中国的铁甲是“鳞片”组合而成,既保证了防御能力,又有足够的灵活性,我国最早的铁甲出土自河北,是战国时期燕国士兵的盔甲 。
铁甲的价值比皮甲更加高昂,铁甲由“甲叶”和“绳线”、“皮带”组成,这些甲叶都需要匠人一个一个打出来,然后冲洗、打磨,再手工钻孔串在一起,最后缝上内衬 。甲片的数量随着历史发展而越来越多,战国时几十上百个金属片贴在正面,已经算一副盔甲 。而到了宋朝,一副“步人甲”则需要1800枚甲片,其工艺之复杂,成本之高,让普通人难以接触 。
文章图片
三、藏甲=造反
甲胄这么贵重的装备,在军队之中有独特的流通方式 。
古代军队分为募兵和府兵,募兵就是招募农民,武器甲胄由军队统一派发,农民带着干粮和盘缠就去参军了,打完仗武器装备交回去,农民回家种地 。到了南北朝后期和隋唐,府兵由官府统一管理,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士兵自己准备甲胄武器,打完仗自己带回家保养 。
甲胄这种东西流入民间的可能性较小,募兵制下甲胄都是国家财产,除非死在战场上被敌人脱走,否则丢失铠甲和兵器会遭到惩罚 。而府兵制的士兵武器和盔甲就是家里的重要财产,是可以传辈的资产,除非真的活不下去,否则不会轻易交易 。
唐朝的盔甲是古代登峰造极的艺术品,共分为13种,其中一副普通骑兵盔甲,需要40多个匠人一起合作,前后用8道工序,制作200多天才完成,其价值等于一个农民家庭几年的收入 。唐太宗李世明的“玄甲军”闻名史册,这支军队是全身“三属”甲胄(三属即躯干、腰胯、腿部三部分) 。玄甲军齐装满员时才3500人,李世明就用这支军队南征北战,多次打败数倍于自己的敌人 。
文章图片
在虎牢关之战,玄甲军冲散窦建德10万大军,活捉夏王窦建德 。此战中玄甲军全身穿甲,连马匹都有铠甲,个个在战场上以一当十,窦建德的军队被轻易冲散 。
古代军队披甲与否,战斗力有天壤之别,一幅完整的铁甲能挡住大部分的弓箭,以及刀剑枪矛等冷兵器,要杀死全身铠甲的士兵只能从薄弱的颈部、裆部等位置出手,除非是士兵已经失去行动能力,否则在战场混战时别想轻易杀死披甲士兵 。
推荐阅读
- 驿务|古代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传令兵:只要跑不死,就往死里跑
- 长途通讯方式|古代常见的长途通讯方式都有哪些呢?
- 快递行业|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漫谈我国古代快递行业的发展
- 大唐六典|古代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传令兵:只要跑不死,就往死里跑
- 明朝|在古代,截杀外地来的新官,然后冒充对方的可能性大吗?
- 皇帝|古代皇帝下葬后,地宫大门会被反锁,那最后一个工匠如何逃出来?
- 状元|中国古代的无厘头状元:宋朝王嗣宗,靠摔跤被赵匡胤钦点文状元
- 朝鲜_历史|古代朝鲜叫做“医妓”的女医生,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
- 元朝|我国古代王朝的国号,为什么从元朝开始都变成了两个字?
- 西周|浅谈历史之西周问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