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司马懿去世,司马师司马昭却不内斗?司马懿:此子竟可也

处于权力顶峰的人不再向上看,而是向四周看 。——詹·拉·洛威尔
自古帝王无亲情,因此才有了无数皇室血案的发生,子杀父,在皇室家族也不过寻常事,更何况兄弟之间!
比如,玄武门之变时的千古一帝唐太宗,不就是如此,杀了哥哥弟弟不说,还让无数侄儿陪葬 。
那么事情真都如此,还是也有特例?
其实特例还是有的,那就是司马懿的两个好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的故事 。
这两人在夺权之路上,一路走来,几乎成兄友弟恭典范,没红过脸,也没争过权,司马师临死前,甚至还弄了出“兄终弟及”,这胸怀和友爱无疑让无数后来者艳羡 。
司马懿|司马懿去世,司马师司马昭却不内斗?司马懿:此子竟可也
文章图片

高平陵政变后没多久,老狐狸司马懿就病逝了,顺理成章的,司马师成了接班人 。
按常人而论,当权利处于绝顶之后,都会想着消除一切隐患,可司马师并没有这么做 。
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候的家族,虽然占尽优势,却并没有一手遮天 。
司马家族能成为魏国权臣,是以世家大战代言人的身份摄政而已,这摄政的背后,还有无数算计和各方家族利益诉求在内,他们不过是世家联合体的一直代言人,而不是国家领袖 。
就真正的实权而言,他们的地位并不稳固!
上,有曹魏势力宗室对夺回政权,依旧心存念想 。
中,有无数其他世家大族,对于最高权力惦记非常 。
下,有吴蜀两个帝国,依旧活蹦乱跳 。
这样的境遇下,稳固局势,进一步扩大家族话语权,才是首要任务,要不稍有差池,看上去辉耀的家族,覆灭也不过翻手间事 。
如果真如此,那不是便宜了外人吗 。
于是,司马师对弟弟非常照顾不说,还委以重任,哪个时候就将他当做接班人培养 。
因为当哥哥的司马师知道,大局为重 。
为了家族的延续,他在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和中书令李丰等人密谋杀自己之后,悍然举起了屠刀,杀了叛乱者,废除了曹芳的帝位,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
随后又不顾自身有病,亲自率军平定了毋丘俭和文钦之乱 。
司马师出征的时候,为了稳固后方选择的留守洛阳人选,也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提升中领军,获得兵权的司马昭 。
平定叛乱时,司马师因为受到突袭,惊吓过度,病情加重之后,依旧不忘家族安危 。
在病重时,司马昭前来审问时刻,进一步提拔自己的弟弟成了卫将军,一步步让自己的弟弟有了接班的底气和实力 。
司马懿|司马懿去世,司马师司马昭却不内斗?司马懿:此子竟可也
文章图片

至于司马师的儿子,哪个时候的他,并没有想过 。
这也是后续,司马师去世之后,司马昭能顺利接班的根本和武力仰赖 。
那一刻的司马师,对于家族而言,无疑是最佳的族长 。
因此,才有司马昭面对司马师的去世,痛哭流涕的境况出现 。
这不是作秀,而是害怕,害怕那深重的责任,他担当不起 。
如山一样的哥哥在前,才有司马昭的安稳,无数的叛乱和刺杀,让他们兄弟两人时刻战战兢兢 。
即便有相互杀伐的心思,这时局也不允许啊,更何况自己的哥哥,确实很好 。
哭非作秀,而是真情实感流露 。
看完这一切,再回看司马懿对于司马师的评价:此子竟可也
就懂了这两兄弟,为何真能“兄友弟恭”,“兄终弟及”了,因为他们除了关系真的很好之外,还是共同捍卫家族利益的战友 。
如果说,他们有反目成仇的可能,那也是在司马家地位安稳之后,大局已定之后 。
因为历史上的这两个人,都是狠角色,司马师要是足够长寿,事情也许就说不定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