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s|王健林去世,马化腾生日,为什么谣言越假越有人信?
【 bots|王健林去世,马化腾生日,为什么谣言越假越有人信?】迷茫的壹读君|丸子
许久没有发出“卧槽”的我,被一个谣言整破防了:
王健林去世了。
事情经过很简单:11月14日晚间,一则关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先生去世”的谣言在网上流传,万达方面很快辟谣,且已经报警。相关话题#万达就王健林去世谣言报警#今天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文章插图
网传信息截图|图源:微博网友截图
整个谣言简单粗暴得令人难以置信,连“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都比不上,这则谣言连图都没有。(不是说拿图编谣言是对的。)
大部分网友对此表示谴责,认为造谣本就可耻,拿他人的生死来造谣,更应受到惩罚。
文章插图
也有网友表示麻了,说感觉自己从小就被淹没在各种谣言中,从马化腾生日转发信息送Q币,到奥特曼被绑架了需要捐款,再到无数个反转再反转的事件,已经什么都不敢信了。
文章插图
有了微信后,马化腾不再送Q币,改直接打钱了
不怪网友麻,实在是如今的谣言无孔不入,各个领域全方位渗透,话题劲爆(多为负面信息),而且有些谣言有鼻子有眼的,细节十分到位。
所以,什么样的谣言才会被关注?为什么谣言比真相跑得更快?
重要且模糊的谣言才会“流行”
负面信息更抓眼球
关于谣言,很多人好奇的是:
谣言为什么会获取如此高的关注度?传播得如此之快?
在这里首先要对这一观点进行“辟谣”:并不是所有谣言都能获得人们的关注,能获得关注的谣言,都是“天选之谣”,是有要求的。
文章插图
首先,谣言必须是重要的。
许多学者对这一点进行过论述。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营销学教授让-诺埃尔·卡普费雷写过一本书《谣言: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在这本书中,让-诺埃尔·卡普费雷这么写道:
在任何情况下,谣言之所以流传,就是因为如果对这个无论真假的信息茫然无知,就存在着危险,不管是有形的还是象征性的危险。
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的谣言,必须是能影响到我们的(起码观众觉得会影响到自己),否则,无论多离谱的谣言,都将无人在意。
文章插图
当听到雨我无瓜的谣言
比如,去年疫情期间,一则“以后再也不能吃牛蛙了”的谣言在微博上传播,但很多人压根不知道有这条谣言,原因很简单:他们本来就不吃牛蛙。
文章插图
还是能吃牛蛙的
其次,这个重要的谣言,得是模糊的。
美国心理学家G·奥尔波特和L·波斯特曼提出了一个公式:R=I×A,这个公式展开来就是:Rumor(谣言)=Importance(重要性)× Ambiguity(模糊性)。
这在疫情期间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方面,新冠疫情是近年来人类遭受的最大、最严重的全球性灾难(之一),和每个人息息相关,而且,它是未知的。疫情之初,新冠病毒的源头、宿主、传播方式、变异情况……我们一概不知。
也因此,彼时流言纷飞也就不奇怪了。
文章插图
换句话说,官方及时通报准确、可信的信息,可以减少谣言
除了重要性和模糊性,备受关注的谣言大多还有一个特点:负面。
推荐阅读
- 果茶|马化腾带王健林买了杯果茶,微信刷脸付款后,店员:你是不是忘了什么?
- 食堂|看了马云的食堂,刘强东的食堂后,再看王健林的食堂,差距太大了
- 饭否网|清华才子拒绝马云邀请,又放弃王健林800万年薪,如今混成啥样
- 美团|曾拒绝马云,又回绝王健林800万年薪的年轻小伙,如今混得怎么样
- 人人公司|富二代学霸拒绝马云、王健林邀请,创业失败5次后,如今混成这样
- 马化腾|他先后拒绝马云和王健林,放弃百万年薪,坚持独自创在业界中领跑
- 王健林|拒绝马云邀请,又放弃王建林800万年薪的清华才子,如今混得怎样
- 王健林|万达卖车,王健林的妥协与不甘
- 海内网|拒绝王健林的800万年薪,又拒绝了马云,王兴现在混成什么样了
- 清华大学|清华学霸拒绝王健林800万年薪,又拒绝马云的邀请,如今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