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斩了又怎样?清朝试过,却留下血的教训

我们出生在和平年代 , 没有亲身体验过战争的残酷 , 所以我们知道战争难 , 却不知道有多难 。只知道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人在回忆起那段岁月的时候 , 都会留下长长的一声叹息 。从客观角度来说 , 战争是促进时代的发展的方式 , 但却也是代价最惨烈的一种方式 。
清朝|“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斩了又怎样?清朝试过,却留下血的教训
文章图片

但凡事总有例外 , 一些国君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斩杀别国使臣 , 比如清朝就做过这种事 , 可是下场十分悲惨 。1860年 , 英军突袭大沽炮台 , 清军无力抵抗 , 于是英国派使者巴夏礼前来劝降 , 清朝派怡亲王载垣与之谈判 。
但是两人碰面之后 , 怡亲王要求巴夏礼对咸丰帝行跪拜之礼 , 巴夏礼不愿意 , 直言说他不是中国的臣子 , 所以不会给中国皇帝下跪 。但是清朝并不买账 , 一定要他按照中国的礼仪制度来行礼 , 于是巴夏礼一气之下 , 带着其余来使38人转身离去 。
清朝|“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斩了又怎样?清朝试过,却留下血的教训
文章图片

怡亲王载垣气不过 , 带兵伏击了巴夏礼等39人 , 得知此事的英国非常生气 , 于是联合法国一起攻打北京 , 英、法两军来势汹汹 , 清朝无力反抗 , 咸丰帝只得带着妃子和大臣仓皇逃出北京 。
【清朝|“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斩了又怎样?清朝试过,却留下血的教训】后来在英国的武力逼迫下 , 咸丰帝的弟弟奕忻只得将关押的人质交还英方 , 但是因为关押时英国使臣受到虐待 , 所以39人只有18人还活着 。英国本就对圆明园里的财富虎视眈眈 , 于是以此为借口 , 联合美、法、意等七个国家发动侵华战争 , 将中国圆明园血洗一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