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雍正帝宠臣李卫,为何能在乾隆朝落得善终?有一种“嚣张”能自保

李卫,身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一代名臣,深受雍正帝赏识和信赖,和大学士鄂尔泰、总督田文镜并称为“雍正帝三大宠臣” 。在诸多影视作品的演绎中,李卫都是流浪乞丐出身,家境贫寒,幸得当时的皇四子胤禛提携才得以进入官场,成就辉煌人生 。然而,历史上的李卫非但不是乞丐出身,还能在康熙朝直接买得“员外郎”官职(相当于现今的副司长)进入官场,可见其家境绝非一般富裕 。
和鄂尔泰、田文镜一样,康熙朝时期的李卫仅仅官至“户部郎中”,基本相当于现今财政部某司司长 。进入雍正朝以后,原本就对李卫“不畏权贵、精于理财”有所了解的雍正皇帝,在怡亲王胤祥的建议下,将其晋升为正四品的“云南盐驿道” 。
【李卫|雍正帝宠臣李卫,为何能在乾隆朝落得善终?有一种“嚣张”能自保】
李卫|雍正帝宠臣李卫,为何能在乾隆朝落得善终?有一种“嚣张”能自保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失去雍正皇帝庇佑的李卫,非得没被乾隆皇帝清算,手中权势反而逐渐增加 。另据《清实录·高宗实录》的记载,李卫病逝以后,乾隆皇帝给予了“才猷干练,实心办事;封疆累任,宣力多年;勇往直前,无所瞻顾”的至高评价 。除了“赐祭葬、赠谥号”等厚恩待遇外,乾隆皇帝还下令直隶一省官员“以属员之礼奠送”;灵柩所经地方,“文武官员,在二十里以内者,俱差人护送照看出境” 。
就此来看,李卫绝对属于雍正朝重臣中为数不多的善终者 。
只是,“雍正帝三大宠臣”中,最为嚣张的李卫为何未被乾隆排挤、打压,最终落得善终呢?
李卫用以自保的关键就两个字——“嚣张”!
李卫|雍正帝宠臣李卫,为何能在乾隆朝落得善终?有一种“嚣张”能自保
文章图片

按照正常逻辑而言,失去后台依靠的李卫,应该收敛性格、稳妥行事,以求落得善终 。但李卫并未这样做,反而将自己在雍正朝时期的“嚣张”发挥到极致状态:
乾隆二年,李卫弹劾“与民争地”的诚亲王府侍卫,被乾隆皇帝评价为“执法秉公”,特赐四团龙补服;
乾隆三年,李卫弹劾河道总督朱藻贪腐、其弟朱蘅“挟制地方官,干预赈事”,再获乾隆皇帝称赞 。
如果李卫能多活几年,被其弹劾的官员数量会越来越多,级别也会越来越高 。可就是因为这份“嚣张”,让乾隆皇帝看到了李卫的不畏权贵、心胸磊落;看到了李卫之所以能成为雍正帝心腹重臣的原因所在 。
李卫|雍正帝宠臣李卫,为何能在乾隆朝落得善终?有一种“嚣张”能自保
文章图片

后记
凭心而论,田文镜早在雍正朝时期就官声极差,而且在河南任职期间也确实多有过失,能被乾隆皇帝评价为“苛刻搜求,以严厉相尚,豫民重受其困”也属情理之中 。而步入晚年的张廷玉则频繁纠结于“配享太庙”的特殊荣宠,甚至要求乾隆皇帝给出凭证,如此作死,乾隆皇帝自然不会惯着 。
也就是说,乾隆皇帝并不昏庸,也绝非刻意同雍正朝旧臣作对,对于李卫这等能臣干吏还是颇为赏识的 。而李卫在乾隆朝时期频繁的弹劾举动,正是向乾隆皇帝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李卫能继续得到乾隆皇帝的重用和赏识,并非偶然,乃属情理之中!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八十一》、《清实录·高宗实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