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日本原子弹轰炸后,一个男孩背死去弟弟到火葬场,成最著名照片!

“谁在历史面前闭上双眼,谁就会对现实视而不见;谁不愿反思暴行,谁就可能重蹈覆辙”-——魏茨泽克
1988年,著名动画导演高畑勋作品《萤火虫之墓》在日本上映,电影讲述了二战后期,哥哥清太和四岁的妹妹节子因空袭失去母亲,被亲戚领养,由于战争导致物资缺乏受到冷漠的对待,决定远离人们,藏身于洞穴生活,最后却因自身弱小又得不到援助,最终走向死亡的故事 。
电影上映后引起巨大反响,可就是这么一个惨绝人寰的失去亲人的惨剧,却在那个年代,在中国、朝鲜、缅甸、马来西亚……甚至是在作为加害者的日本国内,都真真实实地发生了无数次 。
原子弹|日本原子弹轰炸后,一个男孩背死去弟弟到火葬场,成最著名照片!
文章图片

【原子弹|日本原子弹轰炸后,一个男孩背死去弟弟到火葬场,成最著名照片!】1942年2月,日本军队在新加坡针对当地华人实施了有系统的种族清洗,日本官方只承认杀害人数为五千,但新加坡华社统计后确定的人数超过十万 。
1945年2月,日本军队在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撤退的过程中,对当地居民实施了大屠杀,最骇人听闻的是在圣保罗大学一次杀害994名菲律宾儿童,无辜平民死亡人数在十万到十五万之间 。
1954年8月,为了加速结束太平洋战争,一洗日军锐气,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瞬间几十万日本民众在无知觉中逝去,日本遭受重创,并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随之宣告结束 。
日本人终于在受重创后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可是日军在各个国家造成的杀戮已成为人类历史上惨痛的记忆 。无论日本政府如何利用奥康纳的这张照片,都改变不了日本军队对其他国家无辜百姓施加暴行,大肆杀戮的事实 。
原子弹|日本原子弹轰炸后,一个男孩背死去弟弟到火葬场,成最著名照片!
文章图片

丧钟敲响
曾有人说日本重小礼而轻大义,这个民族特性在其战后态度可见一斑,反观同样犯下骇人暴行的德国,他们对待自身错误行为的态度就十分端正 。
1951年8月,联邦德国曾爆发声势浩大的民众游行,要求政府对犹太人大屠杀承担责任,正视自身的错误,以求得与以色列和解的机会 。
9月27日,联邦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在波恩议会上发表演讲:“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所以我们在道德上有义务弥补,在物质上有责任赔偿 。”,要为 “洗刷精神上的巨大痛苦铺平道路” 。
德国政府把防止反犹太主义写入法律,柏林市中心建立的庞大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1995年在以色列下跪的“统一总理”科尔……这是德国政府对历史错误的正视,是对历史责任的承担,是对自身良知的负责 。
正是这种民间与官方一致先行的忏悔态度,才使德以和解迈出了第一步,只有道歉,才会被原谅,并且,并不是加害者道歉的,受害者就必须原谅 。接受道歉,是一种态度,不接受道歉,则是因为这痛苦太过深刻太过剧烈,如果受害者原谅了你,可能就再也无法原谅自己 。
原子弹|日本原子弹轰炸后,一个男孩背死去弟弟到火葬场,成最著名照片!
文章图片

人类历史,是冲突的历史,是由接连不断的战争与夹间其中的短暂休整期构成的 。人类历史上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它一次又一次给人们带来难以磨灭的灾难,尤其是到了科技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战争带来的灾难更是难以预料,它是最恶劣、最残酷、最可怕的人类暴行 。
战争摧毁的不仅是一段文明,更是其中生活的人的未来,旧时大马士革曾被誉为天堂,而今日的大马士革炮火连天,每次空袭过后,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恢复了平静,但是人们依旧暴露在无止境的威胁中惶惶不可终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