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两者兼得为何仍失败?他忘记了后半句

当我们打开《三国演义》读完一遍其中故事后,最大的感觉莫过于对蜀汉的遗憾 。在这东汉末年的乱世里,刘备从最底层慢慢爬起,一路有了诸多名将良臣相伴,任何一个单独拿出来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但是,他却是三国时期第一个失败的阵营,英雄也好,智者也罢,最终全都化成了空 。
诸葛亮|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两者兼得为何仍失败?他忘记了后半句
文章图片

只可惜,二人并未有很好的结局 。首先据《三国志》记载,刘巴是个清廉孤高的人 。不仅重视自己的名誉,更不喜与“武夫”为伍,这一点注定他终究受到排挤 。而法正虽然是刘备身边最为亲近的谋士,哪怕诸葛亮的进言都没有他的话管用,但很可惜他在220年就病逝,2年后刘巴也病逝 。自此司马徽最看重的二人,全都离蜀汉而去了 。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刘备的大业走起了下坡路 。先是关羽兵败身亡,再是张飞被害,蜀汉在222年发动了不顾一切的夷陵之战 。这次决定哪怕诸葛亮都没能劝住,最终让他们一蹶不振 。而在“卧龙”的眼里,倘若法正还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毕竟孝直的话才是刘备真正听得进去的 。
诸葛亮|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两者兼得为何仍失败?他忘记了后半句
文章图片

【诸葛亮|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两者兼得为何仍失败?他忘记了后半句】《后汉书》里,法正被视为和诸葛亮相辅相成的“左膀右臂”,而在孔明的眼里,他远远不如刘巴 。在水镜先生心中最为出色的四个才子全都来到了蜀汉,却都败给了一份运气 。也正所谓“浪花淘尽英雄”,刘备阵营留下的故事是最深入人心的,但同时他们也是最让觉得遗憾的,这可能就是残缺的魅力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