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秦始皇能识人用人,处事又英明神武,为什么没发现赵高这个祸害

关于赵高的身世,一直是个谜,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
《史记 蒙恬列传》: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 。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
只知道赵高是赵氏中被疏远的亲属,有可能是赵国王族远亲,也有可能是秦国王族远亲,我更倾向于赵高是秦国王室远亲,因为秦国王族也是赵氏嬴姓,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赵高后来杀了秦二世胡亥,居然自己想当秦朝皇帝 。
如果跟秦朝王族没有一点血缘关系,赵高能当秦朝皇帝吗?皇帝不是外人想当就能当的,必须有血缘关系才行,哪怕远一点,至少有这个可能存在 。
嬴政|秦始皇能识人用人,处事又英明神武,为什么没发现赵高这个祸害
文章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秦始皇识人用人都是非常厉害的人,处事又是英明神武,他为什么就看不出赵高的庐山真面目呢?
1、赵高的官职不涉及政治 。
赵高的中车府令这个官职主要有两个职责,一是负责准备皇帝的车马,二是负责保管皇帝的玉玺 。
一个是为皇帝驾车的车夫,一个是皇帝的私人总管,这两个职责并不参与政治决策,只是个跑腿办事,不像李斯这样的丞相官职是直接参政议政的,这样的官职在皇帝眼中,就相当于随从一样,即使道德有些问题,出身有些卑贱,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对于秦朝政治没有任何影响,至少在秦始皇眼中是这样想的 。
秦始皇如果要防备手下大臣擅权,也是防备李斯这样的高官,或者蒙恬这样手握兵权的将领,谁会想到一个既没有政权又没有兵权的中车府令会主动发起一场改为秦朝命运的政变呢?
嬴政|秦始皇能识人用人,处事又英明神武,为什么没发现赵高这个祸害
文章图片

2、秦法只惩罚有罪的人,没法惩罚将来要犯罪而现在守法的人 。
史书没有记载赵高那一次到底犯了什么罪,被蒙毅审理为死罪,但可以肯定的是,赵高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没有对秦朝表示不敬,或者对皇帝表示不满,可能只是犯了一些制度上的错误,秦始皇虽然有焚书坑儒的行为,但那只是为了维护秦朝统治,而有目的性地打击非议政治的术士和儒生,秦始皇并不是个暴君,不会随意杀人,至少他手下的大臣,秦始皇是一个也没有杀,哪怕像李信这样打了大败仗的将领 。
如果赵高在任职期间,没有犯了原则性错误,在表面上对秦始皇和秦朝表现得相当恭敬,那么秦始皇也是不会杀赵高的,赵高那一次犯罪既然可以赦免并官复原职,那就证明赵高暂时没有罪,至少赵高将来可能会犯法,在你没有证据之前,是没法给赵高定罪的 。
嬴政|秦始皇能识人用人,处事又英明神武,为什么没发现赵高这个祸害
文章图片

人心隔肚皮,秦始皇没有办法知道赵高是怎么想的,他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赵高工作表现良好,一心迎奉自己,对于这样的人,秦始皇不可能会对赵高产生杀心 。
其实秦始皇对赵高的评价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有才能、没野心、会处人、会办事 。
赵高之所以能主导沙丘政变,拥立胡亥为帝,是因为秦始皇犯了三个错误:
一、不立太子 。
太子乃是国本,是最高统治者的继承人,一个国家没有太子,就相当于没有未来,或者有不确定的未来,秦始皇作为秦朝最高统治者,他早应该确定自己的继承人,但秦始皇一方面幻想长生不老,另一方面与扶苏政见有些不同,所以没有立太子,导致产生了暗箱操作 。
如果秦始皇立了一个太子为继承人,赵高是很难发动政变,或者根本不可能发动的,秦始皇不立太子才是赵高沙丘政变的主因 。
嬴政|秦始皇能识人用人,处事又英明神武,为什么没发现赵高这个祸害
文章图片

二、意外得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