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鸦片打垮了清朝 偏偏又成了清朝的救命稻草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前,来自英国的鸦片就在中国泛滥成灾 。
许多有识之士为此痛心疾首 。清代思想家魏源说“鸦片流毒为中国三千年史未有之祸”,林则徐大声疾呼:“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他们的呼吁,当然不是危言耸听 。事实上,大量鸦片的输入,不但给民众在肉体和精神上带来巨大的损害,还使得中国数以千万计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到国外 。
鸦片|鸦片打垮了清朝 偏偏又成了清朝的救命稻草
文章图片

晚清名人何启和胡礼垣说:“今中国所急者财用,而厘税之入,以鸦片为大宗 。洋药进口厘税六百万两,土药厘税名虽二百二十余万两,而实则二千余万两 。是合洋药土药而计,每年值二千六百余万两 。国家之利赖在此,官府之调剂在此,若舍此项,则补救无从 。”
这就是说,外国鸦片和本土鸦片每年提供了2600多万两银子的税收 。
2600多万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呢?几乎相当于康乾盛世时每年财政收入的一半 。
鸦片|鸦片打垮了清朝 偏偏又成了清朝的救命稻草
文章图片

有了钱,好办事 。在鸦片财政的支撑下,清朝只用了6年时间,就还清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所有赔款,还成功剿灭了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度过了清朝立国以来最危险的时期 。此外,清廷还有余力启动洋务运动,办工厂、造武器、办学堂、买舰船……于是,又奇迹般地苟延残喘了几十年 。
从这层意义上讲,鸦片还真算得上是晚清的救命稻草 。
【鸦片|鸦片打垮了清朝 偏偏又成了清朝的救命稻草】既然鸦片能够为国家财政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于是,“禁烟之举,近年缄默无言也” 。
当然,偶尔也有一些不“识相”的大臣提出禁烟 。1883年,山西巡抚张之洞鉴于鸦片的巨大危害,毅然在山西全省进行禁烟 。在张之洞的雷厉风行之下,禁烟的效果也很好 。但是,很快山西就出现了财政困难的情况 。
鸦片|鸦片打垮了清朝 偏偏又成了清朝的救命稻草
文章图片

1909年11月,山西巡抚丁宝铨向朝廷诉苦:
“本省进款,自开办统税,药厘一项骤短银二三十万,至本年禁种,更无税厘之可收 。出款日增而入款转减,计三十三年已亏银七十万,三十四年将亏至百万,本年又加认海军开办经费,每年应允解银十五万,常年经费五万,本省审判庭及咨议局经费约共十万两,截至年终计须亏银一百四十万 。”
对此,朝廷无能为力 。因为这么多年来,朝廷也是在靠鸦片过日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