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此国要求中国改名,皇帝得知大怒:把该国名字倒过来写!沿用至今

从中国历史时期的版图看,上迄秦朝对中国之大一统,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汉人活动的范围,主要局限在中原、川蜀、楚地一带 。《史记》载:“时四方皆夷,中土之人,悉生产治家于中原者,皆无外而攘夷 。”秦始皇巡视天下,曾到过当时南部交趾一带,而据史料记载,那是一次相当偶然的南下 。当时由于秦始皇着迷于长生不老之术,又听闻南部可以得到仙丹,在轮番派人不果的情况下,决定亲自一看,结果大失所望 。秦始皇南巡虽然没有“历尽南海”,但秦朝时期,中国就与当时的东南亚诸国交往频繁,同时战争频发 。究其缘由,主要在于这些地方多如北方之“匈奴鲜卑”,西方之“胡人羌狄”般,始终影响着当时生活在边境地区的汉人们 。
以秦朝时期南海诸国,如南越、桂林(并非现在桂林)为例 。当时的南越,国土主要分布在今奠边府、关山、下龙一线以北地区,其国土与当时中国南蛮地区直接接壤 。史载:“南越既立,其渠帅昆山王合众数万,席掠郡县”,当时这些掠夺秦朝郡县的渠帅部队,十分狡猾 。为避免和实力强大的驻守部队正面冲突,他们白天偃旗息鼓,待到午夜突然杀出 。且当时这些掠夺者们“氏姓不定,或今日为单姓,明日为复姓,或今日有名,明日无名”,导致秦朝镇守边关的将士,始终无法得知贼帅的情况 。秦朝与南越这种游击性质的缠斗,持续了数年 。中原彻底平定后,《史记》载:“始皇定南越,扫诸国,旬月之内,下数十城”,始皇帝终于能够腾出手来,将战略资源投入到南部地区,对抗南海诸国了 。而始皇帝的胜利,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南海诸国的胜利,这次胜利也奠定了中国与南海诸国的主臣关系 。
秦朝|此国要求中国改名,皇帝得知大怒:把该国名字倒过来写!沿用至今
文章图片

自汉朝后,中国凡在战乱时期,如魏晋南北朝期间,南越就自动脱离,凡在治世时期,如唐宋元明清之时,南越又乖乖归附,这种规律始终没有改变 。然而一件更可笑的事情,在清朝嘉庆年间发生了 。当时的南越国国王在向清朝遣使朝贡时,特别撰写了一封要求信,其中竟然要求清朝修改国名,并同时正式承认南越国国号为“南越”,最后,还要求摆脱清朝藩属国地位 。南越之所以突然如此趾高气扬,并非没有缘由 。原来,当时的南越正被法国殖民者暗中支持着 。作为南越世代的主子和宗主国,清朝自然不能同意这种荒唐的请求,嘉庆皇帝看到要求信后大怒道:“咨尔弹丸之国,无礼过甚,今尔希冀国名‘南越’,偏敕尔国名‘越南’!”,这样,存在两千多年的南越,就从历史上消失了,南越的国名更改后,一直沿用至今,今日的越南之名,就是这样来的 。
秦朝|此国要求中国改名,皇帝得知大怒:把该国名字倒过来写!沿用至今
文章图片

秦朝|此国要求中国改名,皇帝得知大怒:把该国名字倒过来写!沿用至今
文章图片

南越变越南,引出了另一个让人不解的现象:中国历朝历代,相对于周边国家始终处在一种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地位,却鲜有将其吞并纳为己有的情况发生,而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中国古代的生产力不发达关系密切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历代唯心主义哲学家们认为的,决定客观实在的竟然是精神世界 。这种偏离的认知,在黑格尔达到高峰,他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彻底颠倒,上层建筑的先决条件‘经济基础’,反而变成了‘上层建筑’” 。马克思的理论,可以很好解释中国历代宗主国和藩属国长期维持的现象,而这一现象的根源,就在于当时生产力的低下 。其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人们没有进入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二是当时人们没有掌握更为先进的技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