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宋太宗赵光义有9个儿子,为何不传位皇长子,而让皇三子上位?( 二 )


但是,真宗在位时的一个特定事实是,宋朝建立之初,与北方的辽朝之间已有多次较量,双方互有胜负 。宋太宗北伐失败之后,宋廷被迫改变策略,逐渐由主动进攻转向被动防御 。由于不能收复幽云十六州,北部边陲无险可守,辽朝的骑兵随时可以南下饮马黄河 。
景德元年(1004年),在主战派寇准等人的劝说下,赵恒北上亲征,与入侵的辽军会战于澶渊 。当时局势有利于北宋,但因赵恒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以每年给辽一定银绢(岁币)为条件,于澶渊定盟和解,约为兄弟之国,即为“澶渊之盟” 。
“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于戈”,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澶渊之盟”签订后,赵恒原以为这是一桩值得自豪的功业,很得意了一阵子 。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澶渊之盟”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 。不料有一天,大臣王钦若却对他说:“城下之盟(即指“澶渊之盟”),《春秋》耻之 。澶渊之举,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盟,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王钦若的话,本来是要贬低寇凖的,但却同时给爱虚荣的赵恒泼了一盆冷水,从此怏怏不乐 。
王钦若、丁谓看准了赵恒的弱点,趁机狂拍赵皇帝的马屁,二人终于上位为相 。上位后,王、丁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蛊惑朝野,而赵恒也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晚节不保 。乾兴元年(1022年),在位二十五年的赵恒驾崩于延庆殿,享年五十五岁 。
宋太宗|宋太宗赵光义有9个儿子,为何不传位皇长子,而让皇三子上位?
文章图片

另外,赵恒还爱好文学与书法,是一名较有影响的诗人 。他比较著名的诗作有《励学篇》,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的《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
这是求贤若渴的宋真宗,以诗的形式勉人读书,。尽管诗中有过分追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之嫌,但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千百年来久传不衰 。
结语
宋太宗|宋太宗赵光义有9个儿子,为何不传位皇长子,而让皇三子上位?
文章图片

宋真宗上位之初,也是一心想做个好皇帝的,所以才开创了“咸平之治” 。但是,随着在位日久,被身边的近臣给拍舒服了,曾经的圣主也变得越来越昏聩 。脱脱在《宋史》中对他的评价,确为肺腑之言:“真宗英悟之主 。其初践位,相臣李沆虑其聪明,必多作为,数奏灾异以杜其侈心,盖有所见也 。及澶洲既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 。”
不唯宋真宗如此,即便如后世评价更高的“秦皇汉武”,晚年无不“昏聩”——秦始皇因为没安排好继任,让奸人得隙,扶苏死,胡亥立,以至于秦朝二世而亡;汉武帝英明神武,却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晚年又听信小人,巫蛊狱兴,卫皇后和太子刘据俱死于此,株连甚广 。不久,即察知太子无辜,乃建“思子宫”,自责悔过,向天下发“罪己诏”以自责:“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所以,一个好的皇帝,不仅能善始,更应善终 。
【宋太宗|宋太宗赵光义有9个儿子,为何不传位皇长子,而让皇三子上位?】(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