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承袭前朝、防外戚干政,活人殉葬制度在明清时期为何死灰复燃?


明清|承袭前朝、防外戚干政,活人殉葬制度在明清时期为何死灰复燃?
文章图片

1、殉葬的对象
在明清以前殉葬的基本都是奴隶、宫人 , 而在明朝时期殉葬的人大多数是由皇帝钦点 , 《明史?周王传》当中曾记载:“帝赐书有爝曰 , 周王在日 , ……既而妃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皆殉死 , 诏谥妃贞烈 , 六夫人贞顺 。”殉葬之人大多数都是皇帝的妃子 , 另外还要求众多宫女殉葬 , 有史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 , 其中所殉 , 惟宫人十数人” 。
而到了清朝 , 女真族自古流传人殉的传统 , 与汉人的殉葬制度也是有差别的 , 清朝的殉葬对象除了死去的皇帝钦点的宫妃之外 , 还有新皇确立的宫妃、宫人 。
2、殉葬的要求
在明清时期殉葬者不再只是奴隶宫人 , 明清时期会对殉葬者进行挑选 , 符合要求的才会殉葬 。殉葬之人必须是宫妃 , 不然没有资格进入皇陵 , “至太宗长陵 , 十六妃俱殉矣”还有“景帝崩 , 英宗以其后宫唐氏等殉”在明朝史料中记载的都是宫妃殉葬 , 宫人鲜少 , 而且明朝还规定宫妃必须是没有为皇帝留下子嗣并且她们的品阶都较低 , 有史记载:“凡没有生育过的后宫嫔妃 , 皆令殉葬 , 另有若干宫女从死 。”
明清|承袭前朝、防外戚干政,活人殉葬制度在明清时期为何死灰复燃?
文章图片

统治者钦定与宫妃自愿的例外 , 例如明朝郭贵妃 , 育有三子 , 妃至贵妃 , 依旧被皇帝钦点殉葬 。清朝时期殉葬的人的要求还增加了宫妃势力太大的也会新统治者强行加入陪葬的名单里面 , 史记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就是因为势力过于强大 , 皇太极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 下令要求阿巴亥殉葬 。
4、殉葬的方式
自殉葬制度建立之初至明清时期 , 历经几千年 , 殉葬方法也是不断变化 , 原本殉葬之人要么是活埋 , 要么就是赐毒酒 , 大多数时候都是他们自杀之后 , 这样可以减少殉葬之人的痛苦 , 但是明朝的殉葬方法不再是以前传统的赐毒酒 , 统治者为了让宫妃、宫女保持容貌 , 便让太监将殉葬之人的头皮割开 , 把水银从上面倒进去 , 这样宫妃的尸体就不会腐烂 ,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让他们吊死 , 有史记载:“帝之崩 , 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 。当死之日 , 皆饷于庭 , 饷撤 , 俱引升堂 , 哭声震殿阁 。堂上置大小床 , 使立其上 , 挂绳圈于其上 , 以头纳入其中 , 遂去其床 , 皆雉经而死 。”
清朝时期殉葬方式将前代的与明朝的相结合 , 并不单独使用某一种方式 , 清朝殉葬方式是砍头、活埋又被称之为屈肢葬 , 还有就是毒酒和赐白绫 。
明清|承袭前朝、防外戚干政,活人殉葬制度在明清时期为何死灰复燃?
文章图片

3、殉葬之人的家庭得到补贴
虽然在明清时期的殉葬制度还在延续 , 但是相比于其他朝代已经算是比较人道的 , 他们会给殉葬的人的家庭给予相应的爵位 , 给予陪葬之人谥号 , 不似以前认为殉葬是理所当然的 。
“建文 , 永乐时 , 相继优恤 。如张凤 , 李衡 , 赵福 , 张璧 , 汪宾诸家 , 皆世袭锦衣卫千百户 , 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 。”宫妃死后 , 家庭的官阶会提高许多 , 除了家人有爵位官阶 , 她们自身也会获得相应的封号 , “凡陪葬诸妃 , 岁时俱享于殿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