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苏武回国时,为何不效仿张骞,而是狠心抛弃了自己的匈奴妻儿?

“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班固《汉书·苏武传》
苏武(前140年~前60年),杜陵人(今属陕西西安),是我国西汉时期杰出的政治外交家和民族英雄 。
在年少求学时,想必大家都对《苏武牧羊》这篇课文印象深刻,他那面临匈奴刁难却忠贞不屈,不惧强权,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的形象着实令人佩服 。
苏武|苏武回国时,为何不效仿张骞,而是狠心抛弃了自己的匈奴妻儿?
文章图片

世人对苏武的看法褒贬不一 。首先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试想一下当初他被流放在北海的那些情景,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经常食不果腹,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持节不屈,没有向匈奴人弯下汉人的腰,且这样一直苦苦坚持了近二十年之久,敢问当今社会有那个人可以做到如苏武这般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苏武你若不是真到了要绝后的地步,是断然不会想起你那对远在匈奴的妻儿的,当初你执意回国时,可否考虑过他们的感受?能不能体察到在他们的心中有那么些许的绝望?
最后为了自己能够终老,汉朝花了重金将这个匈奴的孩子赎回,可你的胡妻又再一次被遗忘,她陪伴你在苦寒之地数十载,可结果又得到了什么呢?
一切最美好的年华都已是远逝不复还,他们的恩恩爱爱停留在了那个熟悉的北海之地 。
苏武|苏武回国时,为何不效仿张骞,而是狠心抛弃了自己的匈奴妻儿?
文章图片

苏武在民族大义上确实令人无比钦佩,但他在私人生活上的做法却大跌眼界 。
面对长年在极寒苦地相伴左右的胡妻,苏武的做法明显不如张骞,两个虽同为汉臣,但结局却截然相反:一个为了自己的身后事,不惜将远在匈奴的儿子赎回,让她一个人孤苦伶仃,连最后的依靠都没有了;而另一个却将胡妇带回大汉,共享晚年白头终老 。
【苏武|苏武回国时,为何不效仿张骞,而是狠心抛弃了自己的匈奴妻儿?】所以苏武啊,你可以说你不愧于你的国家,不愧于你的天子,但你真正有愧的是那位远在北海的胡妇啊,不知你还记得她姓甚名谁,还记得她是何般样貌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