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白起死后,秦国的武官集团是怎么一步步做掉范雎的( 二 )
文章图片
郑安平不是武将出身,亦没有相应的军事才能 。范雎在这个时候推荐郑安平为将攻打邯郸,可见,当时赵国人基本已经撑不下去了 。范雎在赌,赌山东六国不会出兵援助 。只要齐国已经元气大伤,根本无力出兵,燕国则一直不参与中原诸侯的征战,如果出兵援赵,则一定是魏国和楚国 。只要秦国能用外交手段压制魏、楚,则邯郸城破指日可待 。实际上,邯郸之役就是范雎送给郑安平的报恩礼物,并以此在武将集团内安排自己的亲信 。不过,武将集团没有那么傻,自从郑安平接任了主帅之后,再也没有能前进一步 。说白了,郑安平根本不具备指挥这支秦军的能力 。如果攻打邯郸的主将是白起,我想,邯郸城破基本已经没有疑虑了 。但郑安平等来的是武将消极应战,直至平原君带回了楚国和魏国的援军 。
文章图片
四、做死范雎
楚魏援军参与秦赵战争之后,秦军漫长的补给线就成了最薄弱的环节,不得不向后撤退,邯郸之围已破 。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年赵国败退的时候,非常狼狈 。而这次秦军败退的非常有秩序,以至于王龁在败退过程中还有个不错的收获,斩了赵国六千士卒 。却独独把主将郑安平留在了最后,直至被赵国联军包围 。非常明显,这就是武将集团对文官集团的有力回击,妥妥地做掉郑安平的节奏 。更为悲催的是,郑安平本想借助范雎的地位和权力实现列土封君的平生夙愿,不想自己被困虎穴之中,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举手投降了赵国 。而赵国人做得更绝,立刻动手配合秦国的武官集团收留了郑安平,封为武阳君 。郑安平的愿望在秦国没有实现,现在在赵国实现了 。赵王的意思很明白,我看你范雎还能撑多久?
文章图片
郑安平投敌犹如一颗惊雷,炸得秦国举国震惊,更炸得范雎无地自容 。一时间,朝廷上下,满城风雨 。依照《秦律》,范雎举荐的人投敌,范雎应当同罪 。秦国内部弹劾范雎的人纷纷向秦昭襄王表达愤慨 。但是,秦昭襄王却很护短,不但没有惩罚范雎,还发布了一条王令:谁要是再以此事参奏范雎者,同罪 。也许是秦昭襄王想报答范雎帮他执掌秦国大权的恩德,也许是怕动摇了秦国的政治平衡 。但范雎即使逃过此劫,也逃不过自己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逃不过秦昭襄王对他的不满,更逃不过武官集团对他的仇视 。
文章图片
郑安平这片儿就这么被翻过去了,武官们不能拿郑安平说事儿,但可以拿另外一个人开刀,这个人就是同样是范雎举荐的河东郡守王稽 。本来王稽就是个秦国大夫,他可以只对秦昭襄王负责 。但秦国的武官们只会把他归类于范雎的同党 。因为范雎是他从魏国带回来的,他的河东郡守又是范雎提拔的 。没过多久,关于王稽私通赵国的谣言就开始满天飞了 。王稽的手下曾提示过王稽,应当要注意犒赏军士 。但是,王稽认为只要秦王相信我,我怕什么呢?王稽大大低估了武官集团发动舆论的能力 。最终在下属揭发下,秦昭襄王大怒,将他处死弃市 。
文章图片
如果说,郑安平投敌时秦昭襄王是在维护范雎,那么听到小道消息,就立即处死王稽,算是在告诉范雎:你该退位了 。否则,这些武官秦王恐怕都摆不平了 。一代名相范雎是何等聪明的人,当那个燕国狂人蔡泽带着三寸不烂之舌和范雎相会之后,范雎主动请辞 。其实,从蔡泽任秦相如此短暂的时间上看,秦王任命一个根本没有融入秦国朝廷的蔡泽,就是给范雎递了一把梯子,让他离开相位 。范雎下野之后,同年就死了 。史书上好像故意回避了范雎的死因,只记载了:
推荐阅读
- 继承|数字遗产:死后再“社死”一次
- 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死后,16个儿子结局如何?多尔衮三兄弟都是非正常死亡
- 述律平|皇帝死后皇后让大臣殉葬,大臣反击:为何你不?皇后拔刀砍掉右手
- 韩信|长平之战中,如果韩信指挥赵军,白起指挥秦军,结局会怎样呢?
- 阖闾|皇帝给公主夹了半条鱼,公主看后羞愤自尽,死后上万民众为她殉葬
- 薄姬|刘邦死后,吕雉整顿后宫,只有薄姬幸免于难,她到底做对了什么?
- 吕雉|刘邦死后,吕后在朝堂一手遮天,看看她背后的势力才知道原因
- 李绩|李绩:演义小说里能掐会算的徐茂公,死后为何会被挖坟掘墓?
- 吕布|吕布死后,他的3个宝贝去了哪里?
- 多尔衮|顺治为何在多尔衮死后将其开棺戮尸?他又如何处置多尔衮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