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商圣”范蠡:功成名就却全身而退,身为商人,为何如此豁达?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对于商人来说,头脑鲁钝可不是什么好事,一个合格的商人若想在商海中立足,那就一定要头脑清楚、感觉敏锐,买卖收入不仅要能收回本钱,还得富有盈余 。
而若是想要成为富商巨贾,那就必须绝顶聪明,既能避开陷阱和祸乱,又懂得取舍的道理,否则的话,难保会被商海中不时出现的巨浪暗涌所吞噬 。
如此一来,有人不禁要问了,我国古代最聪明的商人是谁呢?
其实,这个历史名人的名气比起明朝首富沈万三及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来说,并不是那么如雷贯耳,他本是政客出身,还曾当过2年阶下囚,也曾3度散尽家财,而这个人经商赚钱最高明的地方在于他对人心的洞悉及对局势的把握,他,就是春秋时期号称“商圣”的越国国师、大商人范蠡 。
一
我国自古就是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农业因为是一国之根本而受到普遍的重视 。
文章图片
数年后,胸怀大志的范蠡和文种逃离了楚国,投奔了越国,因其才华卓著而被勾践拜为上大夫 。
范蠡忠心耿耿,昔日勾践战败被俘,范蠡甘愿随着勾践一同在吴王夫差的驾下为奴为婢、忍辱负重 。勾践暗中思忖如何得到吴王夫差的信任,等恢复人身自由后再度复国 。人臣范蠡献计扶助勾践复国,然后又充分施展军事才能,将吴国一举灭亡 。
范蠡作为一个政治家、一国的国师,头脑中既有丰富独到的理念和观点,又有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越国复国并反手覆灭了吴国之后,范蠡敏锐地意识到越王勾践下一步很可能是要对付为其效忠的臣子 。于是,范蠡果断地向勾践请辞,乘一叶扁舟顺流而下,为了保全自身选择远离了充满了争斗的政治场和名利场 。
文章图片
范蠡的推断果然没错,勾践先是杀掉了伍子胥,后又赐给了范蠡的好友、越国谋臣文种一把剑,最终逼死了忠诚无比的文种 。
三
范蠡乘舟来到了齐国,起初变名易姓为鸱夷子皮,白手起家做起了生意,不出3年便积累起了数十万的产业财富 。后来,齐国遭逢了旱灾,范蠡只留了一些果腹的钱财,将绝大多数财物都赠给了灾民 。齐国国君听闻鸱夷子皮颇有经商才能,为了感谢他倾囊救灾,就想拜他为相 。
范蠡绶印后来到了齐国的临淄,很快就通过低买高卖赚得了不菲的财富 。但范蠡本身不愿闻达于朝野政界,3年后决定将手中的财宝田产分给朋友和同乡,辞去官务,只揣着一些钱财就离开了齐国 。
范蠡转而来到了宋国的陶邑,在这里,他顺应天时地利,用独有的生意眼光再次创业成功,成为了当地的首富,人称其为“陶朱公”,后世奉其为“财神爷” 。
文章图片
若干年后,陶邑遭遇天灾,范蠡思虑之后,毅然将家产再度拿出以赈济灾民 。此后,范蠡带着一笔养老金,离开陶邑去西湖隐居去了 。据野史记载,心态豁达平和的范蠡一直怡然自得地活到88岁才寿终正寝 。
范蠡做越国国师时,能够尽心竭力地辅佐勾践复国,大功告成之后,范蠡非但没有居功自傲,反而选择功成身退,他的这种有收有放、有舍有得的宗旨理念,又很好地体现在他的商业思维当中,故此,他才能在财富的海洋中游刃有余地得到他该得的东西,适时地赢得财富和盛名,最后能够全身而退,高龄善终 。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