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宁古塔有多可怕?清朝人听说要流放宁古塔,宁愿被处斩,也不愿去
平时看清剧,常听清朝皇帝说把人发配到宁古塔 。很多犯人听完后,顿时六神无主,宁愿被立即处斩也不愿前往此地 。宁古塔到底是个什么地方,能够让人闻风丧胆?
宁古塔的由来
相传,此地起源于六户人家,因为满语中“六窝”的发音是“宁古”,而“铺”的发音是“塔” 。所以,宁古塔不是一座塔,而是一处名叫“六窝铺”的地方 。
文章图片
在宁古塔当差的人都因营养不良导致面黄肌瘦 。那些流放的犯人生活更惨,一年到头除了睡觉就是干活,并规定每年每个犯人要上交粮食二十石,柴草三百捆,一百斤的猪一头,煤炭一百斤等等 。
有的犯人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宁愿冒着冻死和被野兽吃掉的风险,也要逃离此地 。很多逃跑的人真的冻死在宁古塔的冰天雪地,或是葬身猛兽之口 。
有句话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可见宁古塔的残酷程度 。
文章图片
什么人会被流放宁古塔
别看宁古塔条件差,绝不是一般人想去就能去,大部分被发配到宁古塔的犯人,他们在被发配以前都绝非普通人 。往往都是一些觊觎皇位,对皇权有非分之想的人 。
总得来说,清朝算是比较稳定的王朝,新老皇帝在皇权交接上相对比较平稳,因为谋权篡位而被流放宁古塔的人属于少数 。
比较有名气的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生父郑芝龙 。因为郑芝龙带领郑氏家族降清后,只有郑成功拒绝投降,满清见郑成功软硬不吃,不得不穷图匕见,下诏:
清廷怒囚郑芝龙于高墙、郑芝豹于宁古塔(外纪)
文章图片
最后,郑芝龙死在宁古塔再也没有回来 。
郑芝龙是凤毛麟角一样的人物,毕竟属于少数 。宁古塔的犯人里更多的是因为写文章而被打入文字狱的倒霉知识分子 。因为写了一些满人看不懂的诗词歌赋,就被送到宁古塔的汉人大有人在,大才子金圣叹便是其中之一 。
顺治十八年,金圣叹假借为顺治帝哭丧为由,集合一群知识分子到孔庙哭泣,以此发泄对朝廷的不满,这就是清朝著名的哭庙案 。明眼人都知道金圣叹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他因此被判斩首,一家老小全部被流放到宁古塔 。
文章图片
明末清初的文人张缙彦曾做过统计,被流放到宁古塔的人大多数是来自吴、越、闽、广、齐、楚、梁、秦、燕、赵等地的人,虽然没有具体的人数,但能感受到被流放的人大多是中原汉人,而且以文人居多 。
从另一个侧面也能反映出,宁古塔其实是满清统治华夏汉人的一座历史标志 。直到公元1860年,中俄约定把《瑷珲条约》中,属于清朝与沙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约40万平方公里地盘划入沙俄 。令清朝人闻风丧胆200年的宁古塔,到此画上一个句点 。
【宁古塔|宁古塔有多可怕?清朝人听说要流放宁古塔,宁愿被处斩,也不愿去】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曾经的沧海化作沧田,如今的宁古塔也由一片死亡之地变成一个旅游景点 。
推荐阅读
- 买家|网购到底有多不靠谱?看完网友分享的这10张照片让你知晓一切
- 价格战|薄利多销有多蠢?拼多多低价包邮,不是靠薄利,实则另有“套路”
- ZOHO|ZOHO中国总裁侯康宁:全球SaaS产业正处上升期,打造生态化的无感体验是趋势|探路 2022
- 驿务|古代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传令兵:只要跑不死,就往死里跑
- 好好学习|大学生的快递名字能有多“野”?快递员表示无奈,念出来太尴尬
- 生鲜|中国冷链物流离爆发还有多远?
- 拼多多|想毁掉一家拼多多店铺有多容易卖家编个助手24小时跟商家聊天
- 科研|3年前,马云投资1000亿成立达摩院,如今收获的科技成果有多少
- 字节|盯上年轻人的今日头条,重新以内容出发还有多少可能?
- qq音乐|网易云、QQ音乐听歌报告来了,快看看你有多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