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姜|古言“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并非迷信,有真实依据

引言
严父出孝子 , 慈母多败儿 。枪打出头鸟 , 刀砍地头蛇 。风吹鸡蛋壳 , 财去人安乐 。谁言碧山曲 , 不废青松直; 谁言浊水泥 , 不污明月色 。——《增广贤文》
古人认为 , 父母如果偏袒子女中的其中一方 , 那这个女子很大意义上都是没有出息的 , 所以就有了“老人是条龙 , 向谁谁家穷”这一说 。然而并不是迷信 , 在古时就有许多相关故事来印证了这一句话 。
【武姜|古言“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并非迷信,有真实依据】
武姜|古言“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并非迷信,有真实依据
文章图片

触龙对赵太后说的有一句话流传至今 , 也就是“父母之爱子 , 则为之计深远” , 也让赵太后明白了如果真的爱自己的孩子 , 那就要为他的将来打算 , 在他还没有为自己做的决定的时候就要替他做好决定 , 如果说赵太后不愿意交出长安君 , 那可能他以后根本没有替自己做决定的机会 。在《红楼梦》中有个薛蟠也是如此 , 他每日游手好闲 , 招摇过市 , 非常跋扈 。而他之所以会变成这样的人还要归功于他的母亲王氏 , 薛蟠自幼丧父 , 王氏心态他就对他百般溺爱 , 在母亲的纵容下 , 他成为了地地道道的败家子 。
武姜|古言“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并非迷信,有真实依据
文章图片

到了如今也是 , 家中有兄弟姐妹们的大多都会有一个疑问 , 谁是父母的最爱?有些父母并不会透露出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孩子 , 然而一些父母就是明目张胆地偏袒一方 , 还有甚者 , 更是把自己当成“出头鸟” , 帮着一个孩子压榨另一个孩子 , 报道出的这类新闻并不在少数 , 而大多数父母眼中“必须帮衬”的孩子大多都是“扶不起的阿斗” , 越是帮他们 , 他们越是有恃无恐 。而父母的“良苦用心”害得自己吃力不讨好 , 也害得孩子失去斗志 , 毫无自己的主见 , 所以古人们才总结出“老人是条龙 , 向谁谁家穷” , 虽然以一概全的说法不对 , 但是他们也是通过了大量真人故事才总结出来了这么一句话 , 并不是没有科学依据 , 
结语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没错 , 但是溺爱孩子就有问题 , 对待子女“厚此薄彼”更是不可取 , 人的潜力都是需要开发 , 需要引导 , 在压力下 , 人们的学习能力都会相应增强 , 而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 , 恰好让他们很少处在压力之下 , 久而久之 , 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 孩子一遇到压力首先找父母 , 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 。这样做的结果是如果出现了父母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 到时候一家人再后悔已是完全无用 , 所以要正确引导孩子 , 别让自己的溺爱毁了孩子的一生 。
参考文献:
《增广贤文》
《郑伯克段于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