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兵部大印也能丢
满清嘉庆一朝,康乾盛世的记忆尤如昨日,但国家已经开始由内而外开始腐烂 。从乾隆中后期开始,官场上无论是科甲出身的读书人还是满族贵胄,无不怠惰公事,业务生疏,加上调动频繁,所以各部门主管官员上任后往往会依赖部门中有经验的胥吏,结果就是一些并不入流但经验老道的书吏成了官场实质掌权者 。
到了嘉庆年间,不断蜕变的官场更是引出了一桩奇案:那就是可以调动全国兵马的兵部大印竟然丢了!
文章图片
事情发生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3月,同年九月59岁的嘉庆帝被驾出去崩了(驾崩),不知道是不是被这桩奇案、大案、案中案给气死的 。
三月初八,因为嘉庆帝要去东陵祭祖,按照流程内阁前往六部领取对应印章,以便在皇帝不在的时候对朝政进行处理 。到兵部的时候,突然发现装有兵部行印的印匣不见了 。整个兵部立刻开始地毯式寻找,很快库丁康泳宁在兵部一房间的角落里发现空的印匣,但里面的大印已经不知所踪 。
内阁立刻把此事报告给已经上路的嘉庆帝,结果自然是龙颜大怒,二话不说,大笔一挥一大批各级官员直接撂倒:
分管兵部的内阁大学士明亮(乾隆帝原配皇后的侄子,当时已经85岁了)撤职并连降五级
兵部汉尚书戴联奎(乾隆年间的进士,不依附和珅,反而得到和珅的敬重,希望他能做自己儿子的劳什),免职
兵部满尚书松筠(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共五十二年的神人),留职察看
兵部左侍郎、右侍郎,免职
同时,以庄襄亲王绵课,吏部尚书英和(差点成了和珅的女婿),内阁大学士曹振镛(道光年间的首席军机大臣,自己总结官运亨通的诀窍是少说话、多磕头)为核心的专案组成立,刑部所属堂官全部出动 。
文章图片
首先调查的对象是归还大印时负责检查的兵部主事何炳彜和笔帖式庆禄两人,但两人坚称一年前还印时自己亲自开箱验看无误,于是调查组认为大印应该是入库之后被人盗窃 。紧接着所有跟库房有关的数十人无论官职大小全部被锁拿拷问,其中老书吏鲍干确认了所有的审查步骤全部都符合程序,于是当初找到空盒的库丁康泳宁就成了第一嫌疑人,被大刑伺候 。
到此处,说到底也不过是一桩大案(要把康泳宁弄死结案也就再加个冤案),不过接下来的调查,那才叫一个魔幻 。
大刑之下,康泳宁依然坚称自己无辜,同时提出衙门间跑腿送物的杂工何氏父子因为数年前和自己争夺库丁位置失败,对他怀恨在心,所以可能想陷害他 。
于是何氏父子也被押来一顿好打,可最后被打成肉酱也没问出关于大印的线索 。这时候老书吏鲍干提供了另一条线索:兵部前任书办周恩绶曾经多次拜托他在伪造的一份公文上加盖大印,替一个官员改小年龄,被鲍干拒绝 。之后周恩绶甚至用诈赌手段威胁鲍干,但鲍干因为风险太高依然没有同意 。
结果就是所有当事人全部刑部大牢聚齐了,一顿鬼哭狼嚎后,全部交代,结果竟然牵连出一桩案中案:江西绿营军的郭定元因为年龄超标错失了提干的机会,于是他委托当地书吏沈文元修改档案年龄,但公文到两江总督衙门时被识破,总督衙门要求兵部提供原档案,郭定元和沈文元知道后,利用人脉找到了周恩绶 。
但人事调动升迁需要的是兵部堂印,并非兵部行印(负责兵马调动的大印),所以最后判断此案与大印丢失案无关 。
此时已经离案发过了一个月,嘉庆帝祭祖归来,因为案情毫无进展大发雷霆,结果就是重案组三个领头人和全体刑部官员被罚俸半年
推荐阅读
- 九门提督|“九门提督”和“兵部尚书”,到底谁的权力大?
- 杨嗣昌|兵部尚书杨嗣昌,十面埋伏重病而亡,为何成为崇祯最信任的人
- 岳钟琪|清朝名将岳钟琪兵败被捕入狱,兵部判定“斩决”,雍正为何没杀他
- 平等王是谁:阴曹地府十殿阎王之一(掌管第九殿)
- 什么是地府十殿阎王 ?他们分别是什么职责[图]
- 九门提督|“九门提督”和“兵部尚书”谁的权力大?兵权掌握在谁手中?
- 李靖|兵部尚书回府却不入家门,宰相大惊:他必将起兵反叛!果然应验
- 唐朝|唐朝的强大不是没有道理的,看看他们的骑兵部队,你就明白了
- 泾河龙王|怪不得魏征区区一个凡人,能斩杀泾河龙王?你看看阎王咋说的
- 九门提督|“九门提督”和“兵部尚书”谁的权力大?兵权掌握在谁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