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迟|古代“凌迟”酷刑有多可怕?刘瑾被凌迟3357刀,袁崇焕只余下骨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晋朝有一个叫孙敬的人,每天都读书到深夜,由于害怕打瞌睡,就用绳子系住头发栓在房梁上,如果头昏要打瞌睡,头一旦往下坠,绳子便会将他扯醒,他就使用这种方法防止自己打瞌睡 。
凌迟|古代“凌迟”酷刑有多可怕?刘瑾被凌迟3357刀,袁崇焕只余下骨架
文章图片

根据史书记载,袁崇焕的肉每被割掉一块,在一旁观看的百姓便从刽子手手中抢夺过来生吃,因为人实在是太多,刽子手应付不过来,百姓居然出钱购买袁崇焕的肉,而且很快就买光了,身上的肉没有了,刽子手便切开袁崇焕的肠胃,百姓也来争抢,得到了一截肠子的人,喝着烧酒生吃,血顺着牙齿流露脸颊依然痛骂不止,就算最后只剩下了骨头,人们还是争先购买,得到了骨头的人,用刀斧将其砍碎,最后只剩下了一个脑袋 。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越往后来,凌迟已经无法震慑人心,甚至部分的人们以看凌迟为乐,这个时候凌迟便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而且由于凌迟实在是太过于残忍,在群臣的建议之下,光绪帝最后决定以斩首替代凌迟 。
凌迟|古代“凌迟”酷刑有多可怕?刘瑾被凌迟3357刀,袁崇焕只余下骨架
文章图片

【凌迟|古代“凌迟”酷刑有多可怕?刘瑾被凌迟3357刀,袁崇焕只余下骨架】其实在最开始,凌迟的使用是非常少的,除非是某人犯下了极大的罪过,而这种罪很容易被其他的人学习,才会使用凌迟 。其实如果使用凌迟,对于犯人来说是徒增痛苦,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则是一种视觉上以及心理上的震慑 。
但到了清朝晚期,由于时局动荡不安的原因,导致违反清朝法律的人极多,而每一次惩戒这些人都是使用的凌迟,次数多了之后,人们对此便不再恐惧,甚至习以为常,这也是凌迟被废除的一个重要原因 。
凌迟|古代“凌迟”酷刑有多可怕?刘瑾被凌迟3357刀,袁崇焕只余下骨架
文章图片

时间来到现代,我国就连斩首这样的刑罚也已经免去,最严重的的死刑是注射药物,让犯人在没有痛苦的过程中死去,这是非常有人道精神的 。但也要对前朝的这些刑罚表示理解,因为每一个时代所采取的办法肯定是适合这个时代的 。
参考资料:
《忆秦娥·娄山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