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清朝后宫皇妃,戴“一耳三钳”只是为了好看?真实原因没那么简单

“青云教绾头上髻 , 明月与作耳边珰 。”新石器时期的女人会把一种开口的环状装饰物戴到耳朵上 , 这种装饰称为“玦” , 是最早的耳饰 。战国之后玦不再流行 , 开始流行“珥”和“珰” , “珥”是没有垂吊坠饰的耳饰 , “珰”则是垂吊了坠饰的耳饰 , 相当于现在的耳钉和耳坠 。中原人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 不可毁伤”影响不打耳洞戴耳环 , 少数民族就没这规矩 , 从很小就开始戴耳环 。
清朝|清朝后宫皇妃,戴“一耳三钳”只是为了好看?真实原因没那么简单
文章图片

宫里的女人来来往往 , 各个阶级身份不同 , 她们戴的耳环规格都不一样 , 身份高的皇后戴黄金东珠或者红珊瑚珠 , 身份此等的贵妃戴红宝珠珍珠 , 身份再低一等的妃子戴珍珠 , 嫔以下的戴玉珠 , 宫女没有享受一耳三钳的资格 , 6个耳洞只能有2个耳洞戴耳饰 , 其他4个耳洞用铜圈装饰 。
后宫的女人戴了耳环就不能把扣在耳洞上的圆环取下来 , 睡觉都不能取 , 只能把圆环上垂坠的坠物取下 , 等第二天醒来 , 下人又把坠物给挂上 , 节省了梳妆打扮的时间 , 还可以根据当天的衣服款式更换不同的坠物 。
【清朝|清朝后宫皇妃,戴“一耳三钳”只是为了好看?真实原因没那么简单】
清朝|清朝后宫皇妃,戴“一耳三钳”只是为了好看?真实原因没那么简单
文章图片

清朝后宫里的规矩既多又繁琐 , 戴一个耳环都有如此多的讲究 , 活生生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礼节上 , 还是现代社会好 , 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可以戴耳环 , 想戴几只就戴几只 , 不用为了方便别人而戴 , 也不用拿装饰品刻意强调自己是哪个民族 , 只要生活在九州大地 , 各族儿女都是兄弟姐妹 , 过去的那段历史就只能在电视剧里重现一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