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刀柄在后,刀鞘在前,为什么清朝大内侍卫的佩刀都是反着佩戴?

1644年,吴三桂向多尔衮开放山海关之后,满清铁骑就此进入中原,之后便动若千钧、势若破竹地横扫中原各地,一时之间满清铁骑成为了无数人的噩梦,明朝各大藩王尽皆败于铁骑之下,或而纷纷献城投降,保住一命 。
清朝|刀柄在后,刀鞘在前,为什么清朝大内侍卫的佩刀都是反着佩戴?
文章图片

经常看清朝剧的朋友或许会发现,在清朝军队当中,士兵佩戴腰刀时会将腰刀横放在背后,正面看上去就像是刀鞘在前而刀柄在后一样 。但是其他时期的腰刀佩戴方式,却是刀柄在前刀鞘在后,侧系于身体腰部左侧的位置 。
那么为什么清朝腰刀要“反”着佩戴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主要在于腰刀本身的特点和清朝作战的方式 。首先,清朝腰刀跟其他时期的腰刀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刀柄极长,有的甚至能够达到刀身的一半以上 。
清朝|刀柄在后,刀鞘在前,为什么清朝大内侍卫的佩刀都是反着佩戴?
文章图片

另外在作战方式上,所有满清子弟从小时候开始就已经骑上了马,而满清士兵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就是在马背上的骑射之法,这也是清朝军队能够安身立命的最重要的能力 。
而如果“正着”佩戴腰刀的话,清朝的长柄腰刀的刀柄会向上伸至肘部的位置,在弯弓射箭之时,刀柄就会阻碍肘部的前后运动,导致射箭也受到影响,这在战场上是致命的 。
清朝|刀柄在后,刀鞘在前,为什么清朝大内侍卫的佩刀都是反着佩戴?
文章图片

因此,将腰刀佩戴于腰后,能够为射箭的动作腾出位置 。此外,将腰刀别在腰后,抽刀之时能够获得更大的加速空间,从而向前挥劈之时获得更大的动能,对敌人也能造成更大的杀伤效果 。
这是从实用性上来说的 。清朝统一中原趋于稳定之后,这种佩戴方式依然沿袭了下来,其中还跟宫廷礼仪有关,将腰刀佩戴在身后,形成刀鞘在前刀柄在后的态势,有着藏锋于后的说法,礼仪上不会冒犯皇帝,实际上这种佩戴方式还会降低士兵出刀速度,这对于皇帝的安全也更有保障 。
清朝|刀柄在后,刀鞘在前,为什么清朝大内侍卫的佩刀都是反着佩戴?
文章图片

>>结语
【清朝|刀柄在后,刀鞘在前,为什么清朝大内侍卫的佩刀都是反着佩戴?】正是因为以上几点,所以清朝士兵当中广泛使用这种“反着”佩戴腰刀的方法 。这也是历史的迷人之处,可以从一个小小的行为或者现象,了解到十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人文风情,其中可以带来的愉悦,是不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少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