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蒙古巅峰时期称霸欧亚,为何到了明朝连铁锅都造不出来?

很多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朝建立后和蒙古的残余势力打打停停长达200多年,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铁锅战”一直是这段时期的重头戏,也算是很有意思的 。
昔日的“北元”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出了瓦剌、鞑靼、兀良哈等多个部族,实力虽然等等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的困难——没有铁锅!而且已经不是“揭不开锅”的程度,而是直接就没有锅 。
这些部族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用动物的皮囊来煮饭,味道可想而知,当时这些部族南下侵扰明朝边防的时候,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对金银珠宝视而不见,唯独对铁锅情有独钟 。
曾经横扫了整个欧亚大陆的蒙古部族,在退居草原之后,为何会落到这般田地呢?难道是生产力太落后了?
蒙古|蒙古巅峰时期称霸欧亚,为何到了明朝连铁锅都造不出来?
文章图片

图片:一口铁锅剧照
万历年间,大名鼎鼎的一代宰辅张居正,就在蒙古缺少铁锅这件事上动了不少脑筋,他给当时的宣大总督王崇古去了书信,言明虽然鞑靼部称臣了,两边的贸易也很繁荣,但是铁锅依旧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把控好 。
可见到了这个时期,铁锅都是两个贸易中的战略物资,轻易不能放手 。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当时明朝卖给蒙古各部的铁锅都有“指定厂家”,大都属于广锅,这种锅异常坚固,鞑靼人想要熔化后铸造兵器都做不到 。
换个角度来看,在铁锅这种刚需产品的作用下,丝绸之路异常繁盛,取代了昔日的掠夺抢杀,为和平事业也做出了不小贡献 。
蒙古|蒙古巅峰时期称霸欧亚,为何到了明朝连铁锅都造不出来?
文章图片

图片:明朝与蒙古各部通商剧照
2、海上丝绸之路的“硬通货”
明朝后期著名的“隆庆开关”时代,东南沿海也对外敞开了大门,这得益让大宗的中国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作为当时铁锅铸造业内的龙头,佛山铁锅在对外贸易中扮演着硬通货的角色 。
根据史料《广东新语》记载,明中后期,佛山铸造的铁锅辗转数千里,作为中国最富有代表性的产品备受世界各国好评 。
清朝雍正帝时,大量外国商船到访广东,船上装满了白银,主要的交易对象就是中国铁锅,有记载的最大一次贸易量,铁锅重达1万余斤 。
蒙古|蒙古巅峰时期称霸欧亚,为何到了明朝连铁锅都造不出来?
文章图片

图片:船只剧照
这段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繁荣,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外贸易的最后辉煌时刻,欧洲学者估算过一笔账,在中国明清时期,通过对外贸易,中国每年都会赚取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白银,小小的中国铁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吸金神器” 。
文章作者:大慧
【蒙古|蒙古巅峰时期称霸欧亚,为何到了明朝连铁锅都造不出来?】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