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大决战》观众的问题:单凭四野能否解放全中国?南下的困难重重

第四野战军的番号正式出现,是1949年3月11日,也就是平津战役结束以后的一个多月以后,此时由东野改称的四野下辖两个兵团、十三个军(不计入第50军)、一个特种兵司令部、一个铁道纵队的总体建制 。另外,野司还直辖相当数量的部队,包括一个步兵师、两个炮兵师、一个战车师、一个骑兵师、两个整训师和六个后勤分部,总兵力有多少呢?88万余人 。
四野|《大决战》观众的问题:单凭四野能否解放全中国?南下的困难重重
文章图片

因为如果渡江战役由四野包打,白、汤两部能在三个月内从70万人扩充到100万人左右!并且装备、士气和后勤都将有所恢复,而4月间的蒋军,那完全是惊弓之鸟 。只有刚刚结束淮海战役的二野和三野,由于距离很近,才能在3月份就饮马长江北岸,然后用一个月时间做好渡江准备 。
那么多船只要搜集、那么多战士需要练习、那么多物资需要筹备,光靠四野来得及在4月中旬完成战役准备吗?
四野|《大决战》观众的问题:单凭四野能否解放全中国?南下的困难重重
文章图片

二、第四野战军干部战士并不适应江南地区作战 。
众所周知,四野的前身东北人民自治军成立时,调出关外的八路军、新四军老部队只有11万人,在三年东北解放战争中也肯定伤亡不小,那么东野出关的70多万大军中,绝大多数基层干部战士都是东北人了,收编的傅部也多为华北和绥远籍贯,这些指战员在东北和华北的平原上作战轻车熟路,然而一踏上江南山地和水网地带,作战环境、气候和饮食是极不习惯的,也极大地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 。
四野前委、华中军区曾经于1949年9月专门致电军委:“此次进军江南,正值江南雨季与酷热季节和粮食青黄不接的时期,雨具蚊帐俱未发,药品无足够准备,中下级干部对防暑防病均缺乏经验,部队到江南后即大批生病,七月份野战军发病数达52800人 。。。北方指战员对于南方天热、多雨、多山、不懂话、缺少面食、蚊子咬人,很不习惯,加上病的威胁,使部队情绪一时
四野|《大决战》观众的问题:单凭四野能否解放全中国?南下的困难重重
文章图片

鲜为人知的是,报告同时说明:“在上述情况下,逃亡剧增,七月份全军减员23000余人,其中战斗牺牲仅1200,掉队及失去联络的约9000,逃亡亦占9000,八月份全军减员14000,内逃亡达9400人,以上两个月共减员37000,为一项重大损失” 。不用过多解释,这份报告已经说明了一切,说明了第四野战军在进军中南和江南的过程中,不仅要面临敌人的威胁,自然条件的威胁尤甚 。
如果是华东和西南地区,这些自然条件的困难恐怕只会更多,所以三野进军华东沿海地区,二野经略大西南,那都是有全方位考虑的,这两大野战军的基层干部战士,有不少是长江沿岸省份的子弟,对江南气候环境的适应性,要远远超过四野官兵 。许多历史爱好者,在研究解放战争史的时候,无疑忽略了这一点 。
四野|《大决战》观众的问题:单凭四野能否解放全中国?南下的困难重重
文章图片

三、老蒋在江南和西南残存的军事实力仍然不容小觑 。
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结束后,蒋军的总兵力仍有204万人,除了空军的10万余人和海军的3万余人外,陆军正规军仍然有71个军227个师的番号128万人,另有非正规军175000余人,以及后方勤务部队、机关军校45万人,其中可以用于作战的不低于150万人,在兵力上还是要超过单一的第四野战军 。比如盘踞在山西的阎锡山部队就还有将近10万人,若非有华北军区部队,四野要不要分兵攻打?
汤恩伯的京沪杭警总有45万人,白崇禧的华中剿总还有25万人,西安绥署胡宗南还有18万人,广东余汉谋、四川张群、广西李品仙、西北马家军都保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在如此广袤的战场上,第四野战军显然是分身乏术的 。那么如果没有一野、二野、三野的配合作战,消灭大陆上的所有敌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四野固然在战争中会继续壮大,比如发展到1950年的150万大军,难道敌人就不会利用这个机会扩充军队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