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司马迁记载有误,西周并无一个燕国?辽宁朝阳青铜铭文揭开谜团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着燕国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在易水河畔告别燕国太子丹,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节拍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怀着必死之心西行咸阳,谱写了一曲千古悲壮之歌 。
根据史书记载,这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燕国,始于武王左膀右臂之一召公,至燕太子丹时已有八百年历史,是周朝一个老牌姬姓诸侯国 。然而,尽管《史记》上记载了“武王封召公于北燕”,但司马迁在对西周燕国史的记载却极为“诡异”,同时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没有见过带有“燕”铭文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于是,这就让人难免对西周是否存在一个燕国打上了问号 。
文章图片
03:西周燕国为何“消失”
唐朝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解释为“并国史先失也”,就是燕国历史记载丢失了,至于如何丢失,司马贞并未解释 。
显然,这样的解释很难让人信服,因为在西周时期,诸侯并未“老死不相往来”,往来还算频繁,彼此或多或少都会记载一些交往国的历史,如果西周燕国与周围的齐国、晋国等有所往来,必然不可能不留下一点记载 。因此,西周无燕史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出在燕国身上,燕国没有与中原诸侯交往,燕国情况自然就很难被人知道;与此同时,燕国多次被迫迁都,可能导致自身历史记载丢失,到最后连燕国人都不了解祖上的历史了 。
文章图片
首先,燕国位于北京地区,处于农牧交错带附近,是西周最靠近东北的诸侯国,一旦天气变冷,游牧民族南下,燕国则首当其冲 。公元前1100—公元前850年,正好是一个寒冷期,大致对应燕国“神秘消失”的这一段时间 。因此,这一时期燕国可能在狄戎侵略下艰难生存,“外迫蛮貉”而与中原诸侯联系的通道被阻断,与中原隔绝200余年,于是燕国情况才不为人知 。
春秋时期,史书上的一些记载很能说明问题 。公元前706年,山戎“越燕而伐齐”,根本就是无视挡在路上的燕国,直奔齐国而去,让齐国遭遇一次国耻 。公元前663年,山戎再一次侵略燕国,燕国向齐桓公求救,拉开了齐桓公称霸的历史 。说到底,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但在西周与春秋时期,燕国实力并不强大,饱受周围狄戎侵扰之苦 。
【燕国|司马迁记载有误,西周并无一个燕国?辽宁朝阳青铜铭文揭开谜团】其次,燕国曾经有过五次迁都,每一次迁都都与狄戎入侵有关,即:初都“琉璃河遗址”——上都蓟城,临易城(战国中期改为易城)河北雄安新区南阳遗址——中都窦店古城,下都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武阳城) 。燕昭王时期,燕国的都城形成了“三都”体制,即蓟城、中都和下都武阳城 。每一次迁都,往往都会造成典籍史料的丢失,或许燕国历史典籍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迁移中丢失了 。
文章图片
笔者认为,燕国之所以存在感不强,的确与周围国际环境密切相关,燕地本非膏腴之地,农耕很不发达,而狄戎又太过强大,燕国处境可想而知,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秦国、晋国、楚国立国之初都极为险恶,却在英明的领导带领下先后成为春秋霸主国,反观燕国八百年历史上,只在战国晚期出了一位雄主——燕昭王,重用乐毅大破齐国,除此之外别无雄主 。
先天不足,强敌环伺,后继无人,这样的燕国还能有什么存在感?最终,依靠荆轲刺秦王的冒险之举,燕国给人们留下了一段悲壮记忆 。
参考资料:《史记》等
推荐阅读
- 艾布·穆斯林|怛罗斯之战到底谁赢了,为何中国史书中都没有正面记载?
- 史记|中国历史上有1500年的空白期,没有历史记载,期间发生了什么?
- 吕伯奢|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史料中记载:真没杀错,吕伯奢一家死得不冤
- 朱棣|朱棣到底是谁的儿子?《蒙古黄金史纲》记载:他亲生父亲是元顺帝
- 乾隆|乾隆的儿子为何最难当?后世揭开真相,难怪史书不敢记载
- 崇伯鲧|山海经中发现上古时期崇伯鲧的离奇记载,历史真相让人颠覆认知
- 关羽|关羽守荆州根源,史料记载得明明白白,哪来那么多阴谋论
- 孙策|孙策周瑜娶大小乔后,为何两人都英年早逝?史书记载令人唏嘘不已
- 召公|燕国数百年默默无闻,为何一朝发力,就能搅乱整个战国格局?
- 晋国|春秋时期子爵赵氏的历史记载——金秋话三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