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乾隆的儿子为何最难当?后世揭开真相,难怪史书不敢记载

撰文/赵立波
题记:对于妻妾成群的乾隆来说,政治家庭并无太多亲情冷暖,所有的出发点都是基于宏达的权力安全 。有鉴于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事件,让乾隆高度警惕再度发生,为此他开启了有清一代对皇子管束的高压模式,虽然成功避免了此后争夺继位的骨肉悲剧,却埋下了清朝自嘉庆、道光等接班人逐步平庸,再无力挽狂澜的强势人物,由此导致了清朝治理能力疲乏和衰落的曲线 。
一、乾隆儿子们在其高压管制下,非死即呆,甚至有的装疯卖傻,以此避开漩涡 。
乾隆共有四十多个妻妾,只生了十七个皇子和十个公主 。由于皇帝活到八十九岁,所以他的后代人数还是很多,计有孙子、曾孙、玄孙等总共一百多人与他同时存在,真算得上是一个五代同堂的大家庭了 。乾隆所生的十七个皇子可以下表说明: 孝贤皇后富察氏生永琏、永琮 。皇后乌喇那拉氏生永琪、永璟 。孝仪皇后魏佳氏生永璐、永琰、永璘及早夭未命名子一人 。庶妃富察氏生永璜 。纯妃苏氏生永璋、永镕 。嘉妃金氏生永城、永璇、永瑆及早夭未命名子一人 。舒妃叶赫那拉氏生子一人,未命名 。贵人珂黑叶特氏生永琪 。
乾隆|乾隆的儿子为何最难当?后世揭开真相,难怪史书不敢记载
文章图片

【乾隆|乾隆的儿子为何最难当?后世揭开真相,难怪史书不敢记载】相关画面
乾隆曾经对上书房的老师们说过:“师傅为诸皇子授读,岂仅以寻章摘句为能,竟不知随事规劝,俾明大义?”明大义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因此皇帝对于皇子有了非礼的行为都是非常痛恨的 。乾隆十三年,嫡后富察氏死后,庶出的皇子永璜、水璋在迎丧时表现得不够悲痛,皇帝大怒,责骂他们于“孝道礼义未克尽处甚多”,竟如此的“茫然无措” 。乾隆早年一直坚持立嫡长子为皇太子,在登基的第一年里,乾隆就立嫡长子永链为皇太子 。然而,乾隆三年(1738),永链在十岁时因病夭折,乾隆在悲痛之中公布了永链的太子身份 。此后,乾隆依旧下决心立嫡子,接着又立富察氏皇后所剩的第二子永琮为皇太子,结果没多久,这个孩子也死了 。乾隆不得不沉痛总结说:“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先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也 。”《清史稿卷二二一》-他最宠幸的富察氏皇后因连丧两子,不久在德州的路上去世 。
乾隆面对突然的接连打击,精神受到强烈刺激,在接驾的儿子中,他第一眼看到了庶出的二十一岁的儿子,突然向其撒气说:“于孝道礼仪未克尽处甚多”、“并无哀慕之愧”看着跪着被吓得浑身发抖的儿子说,乾隆继续激动地说:“试看大阿哥年已二十一岁,此次于皇后大事,伊一切举动尚堪入目乎!”《清史稿》
“大阿哥、三阿哥如此不孝,朕以父子之情,不忍把他们诛杀,但朕百年之后,皇统则二人断不能承继!”越说越激动,刚说完又失控想到了父辈们在争夺太子的互相残杀后,乾隆又改了主意:“你们将来必然兄弟相杀,与其你们兄弟相杀,不如我现在就杀了你们!”如果不是侍卫苦苦相拦,两个儿子当时就被乾隆砍死 。乾隆用充满血丝的眼睛又对满洲大臣说:“今后如有人奏请立皇太子,朕必将他立行正法,断不宽贷!”《清史稿》
乾隆|乾隆的儿子为何最难当?后世揭开真相,难怪史书不敢记载
文章图片

相关画面
没多久,在受到乾隆惊吓的二十一岁庶出长子忧惧而死,皇三子也在二十六岁时死去 。同年七月,山西一个小官向出继的四阿哥投信,被乾隆得知,将这个小官凌迟处死,四阿哥因此背了黑锅,几个月后忧惧而死 。他的六阿哥因为收了山西巡抚喀宁阿呈递的请安片子,并“送鱼数尾”,六阿哥前车之鉴赶紧向乾隆报备,这些都说明,作为乾隆的儿子心理压力有多大,稍微卷入政治,便随时可能被惩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