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刘邦登基,张良3年不食五谷、5年足不出户,换来其后人2000年平安
我国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他在统一天下,稳定住自己的江山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稳固自己对国家的统治 。
文章图片
落魄的张良,在圯桥遇到了他一生中的贵人,圯上老人—黄石公,他是一位躲避乱世的隐士,他在多次考验张良之后,决定授予他《太公兵法》 。张良日夜学习这本书,不断地努力,变成了现在人们眼中的“智囊” 。
文章图片
终于在前209年时张良等到了机会,陈胜、吴广,举兵反秦,全国各地的人纷纷响应,张良也加入了其中,也是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另一个贵人—刘邦 。
张良本来想要去投靠景驹,但是在途中碰见了刘邦,此时的刘邦已经有了一股不容小觑的队伍 。说来也巧,两个人一见如故,成为了知己 。
文章图片
刘邦愿意听取张良的意见,认为张良十分的有才能,张良认为刘邦很看得起自己,在这里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于是便放弃投奔景驹,老老实实的待在了刘邦的队伍 。
此时除了刘邦,还有一股很强大的势力,楚将项梁的队伍,项梁本就是楚国的功臣,在楚国有很强的号召力,很多人都愿意跟随他 。刘邦的队伍无法与之抗衡,最后便加入了这支队伍,张良当然也加入到了这个队伍 。
文章图片
张良的二次投靠?
此时为了让队伍更加有凝聚力,项梁的谋士对项梁说不如立一个楚国的后人为王,项梁听完也觉得不错,便同意了 。
张良听到这里也坐不住了,自己本来的想法就是让自己的家族恢复地位,于是便告诉项梁如果可以,也希望他能同意给韩国一丝地位 。
项梁一想,这也不亏,他可以用同样的办法凝聚韩国的军队,于是也立了韩国的后人,为韩王成,张良为韩国的丞相 。
文章图片
至此张良便完全脱离了刘邦的队伍,可是张良却没有忘记刘邦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在往后的鸿门宴中,张良献计让刘邦有惊无险地躲过了必死的局面 。然后一心帮助韩王成,想让韩国重回昔日的地位 。
但是好景不长,项羽杀掉了韩王成,让张良的这个想法彻底破灭了 。于是张良便找机会脱离了楚国,投奔刘邦,刘邦对待张良的态度依旧没变,重用了张良,封他为成信侯 。
文章图片
聪明的张良?
随后多次给出关键计谋的张良,也成功帮助刘邦打下了江山 。但是帮助刘邦打下江山的他,突然变得无欲无求,告诉他人自己要“辟谷修仙”,没有像韩王、英布或是其他的异姓王一样,要求土地,兵力 。
他们的两种决定,也决定了两者未来的高度,韩王、英布又有地、又有兵,逐渐产生了不该有的想法,刘邦为了可以很好地治理国家,肯定不会放过他们,不然就等于是养虎为患 。
文章图片
而张良这种无欲无求,不要地、不要兵的心态,甚至5年不出门,3年不吃五谷,这让他的影响力也就慢慢地降低了,又加上张良本就是谋士,带兵打仗的能力一般等等的原因,他对刘邦的威胁十分的小,因此刘邦也就便没有了杀他的心 。
文章图片
结语:?
此后的张良一心修道,不问世事,只在关键的时候给出自己的意见,再往后帮助吕后,让刘盈成功登基 。
推荐阅读
- 步递|快递早在秦朝就有,刘邦也是快递小哥,看古人如何送货上门
- 刘邦集团|刘邦的麾下,杀狗的樊哙、吹丧的周勃等人,为何都能成为军事大才
- 汉文帝|刘恒到底是不是刘邦的儿子?专家:汉文帝和薄太后都非常清白
- 刘邦|刘邦本是一介农民如何能称帝?有理想就能成功?他又有什么过人之处?
- 刘邦|汉军基本达成了战略目的,那为何白登之围仍被视为刘邦的污点
- 刘邦|刘邦封的开国十八侯中 为何有老妇人获封鲁侯 排名在夏侯婴之前
- 薄姬|刘邦死后,吕雉整顿后宫,只有薄姬幸免于难,她到底做对了什么?
- 吕雉|刘邦死后,吕后在朝堂一手遮天,看看她背后的势力才知道原因
- 韩信|如果韩信听从下属的建议,自立为王,能否打败刘邦?
- 刘邦|刘邦的那帮‘’狐朋狗友‘’,为什么都是出众的军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