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朱棣雄才大略,朱元璋为什么不让他做太子?这得说说皇帝的想法

皇帝在挑选自己的继位人选时,常常会选择与自己特质相同的作为储君,历史上我们知道的朱元璋气质应该是非常明显,一统天下颇具霸气又深谙君臣之术的君主,绝对不优柔寡断唯唯诺诺,与后来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可以说是大相径庭,相比之下他的儿子朱棣(燕王)可以说跟朱元璋就有几分相似,武力几乎已经点满,智力也是一绝,论才能和胸襟朱棣都胜过建文帝,一次大家在宫里看赛马朱元璋出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 。
朱允炆没有打仗经验所见不过平凡琐事,憋足劲想出“雨打羊毛一片毡”,软绵绵的,没什么味道 。
朱棣|朱棣雄才大略,朱元璋为什么不让他做太子?这得说说皇帝的想法
文章图片

综合上面两个因素,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的德川家康 。日本深受中国封建制度的影响,德川家康在日本战国三雄里面,算是后嗣最发达的 。如不计入罪死的松平信康,结城秀康、松平忠吉,也都被认为是气量不逊于天下大名的佼佼者 。但是为什么德川家康会挑上一个没有战争才能的德川秀忠当二代将军呢?
首先德川秀忠是嫡长子 。自从德川家康的正室筑山殿因罪被幽禁后,另一个侧室西乡局被视为后宫里的领导 。所以她生出来的长子德川秀忠也被立为嫡长子,甚至一出生就被赋予“竹千代”的乳名,等于是被确立为嗣君的地位 。相对来说,出身不如德川秀忠的德川秀康,则是早早就被放出丰臣家当人质养子,等于排除了他与德川秀忠竞争地位的可能性 。
相对于德川秀康与松平忠吉的勇武,德川秀忠并无打仗的能力,但是德川家康看中德川秀忠与三河家臣团普遍拥有良好的关系,而且在小事情上一丝不苟 。
事实上,德川秀忠作为战国大名,战斗力是不怎么样的,但是在政治与法制上面的能力,甚至是超过了德川家康 。后来成为武家社会基石的《武家诸法度》、《公家诸法度》也都是德川秀忠亲自参与起草的 。
所以,朱元璋立朱允炆这个平庸、文弱的皇孙为帝,就容易理解了 。深谙君臣之术的朱元璋选择的是维护立嫡立长的成宪制度,他考虑的是国家体制的长久与稳定,能力自然不是他优先考虑的,这里除了他想要江山永传的私心之外,他还深刻地知道,好的制度下的君主的能力其实不是那么重要,制度的稳定与平衡才对国家最有帮助,不是每个后代都能有朱棣这样的资质的 。
【朱棣|朱棣雄才大略,朱元璋为什么不让他做太子?这得说说皇帝的想法】(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