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李鸿章600字参倒重臣,极尽权谋话术,学者:堪称晚清第一奏折
在晚清历史上,李鸿章这个人是个不可忽略的存在,他兴水师、办洋务,还要代表清政府与外国列强进行周旋,可谓是竭尽心力,此外,李鸿章还要面对帝师翁同龢的钳制,其实他和翁同龢的恩怨由来已久,这件事还得从一份六百字的奏折说起 。
文章图片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翁同书在梁园遭遇失败后直接退守定远,如果他刚刚任职,那么他就不必承担主要责任,可他已经在当地治理了一年多的时间,还没怎么和敌军奋力对抗就溃逃至定远,他既有兵败之罪,也有为政疏懒之责 。
胜败乃兵家常事,想必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假如李鸿章只说战败之责,翁同书完全可以用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为自己进行辩解,不过李鸿章直接指出翁同书在当地已经管理了一年多的时间,可结果依然战败,说明翁同书的为政能力存在问题,这样就把偶然的失败追溯上了必然的原因,翁心存无法为自己开脱 。
其次,在奏折的中间部分,李鸿章挥笔阐述道“苗沛霖攻陷城池,杀戮甚惨,蚕食日广,翁同书不能殉节,反具疏力保苗逆之非叛” 。
文章图片
苗沛霖反叛之初,翁同书曾经向朝廷提出应该对其采取宽容政策,因为那时朝廷的主要敌人是太平军,如果此时再和苗沛霖彻底翻脸,只会让大清树立更多的敌人,这无疑会让原本严峻的形势变得更加紧张 。
站在理性的角度分析,翁同书的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可到了李鸿章那里就不是这样了,他直接指出:苗沛霖造反攻陷城池时杀戮百姓,这已经引起天下人的愤慨了,除此之外他还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说明他早已有取代大清皇帝的想法 。
因此,朝廷对这等反贼根本不应该忍让屈就,翁同书不仅没有和反贼拼死一搏,反而在自己给慈禧太后的上疏中轻描淡写,这存在包庇谋逆的嫌疑 。
文章图片
经过李鸿章这么一说,哪怕翁同书原本是为朝廷考虑的,可在别人看来依旧成了不忠之臣 。语言的作用真是让人敬畏!
最后,在奏折的结尾处,李鸿章特意添了句话“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 。
这句话字数虽然少,可最为机智,最为狠辣,简单的一句话就表达了三层意思!
第一,这句话解除了曾国藩内心的忧虑,翁同书在战场上有过失,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由于他有父亲翁心存进行庇护,曾国藩很难将他参倒 。在古代,弹劾他人的奏折不是轻易就可以呈递给皇上的,若弹劾成功,这是功劳,若弹劾不成功,对方将反戈一击,向皇上进言这是在诬陷朝廷忠臣 。
当李鸿章写出这几句话后,这就表明了曾国藩内心的忧虑,慈禧看到后想必也会体恤作为臣子的不易,即便弹劾失败,曾国藩也不会受到太重的处罚 。
文章图片
第二,李鸿章的这段话其实也是在给慈禧耍心眼儿:倘若你看过我的这份奏章而不惩罚翁同书,那么就是因为你顾忌翁家,实乃包庇,岂不是让臣子们心寒?就凭这句话,哪怕是慈禧也不得不听!
最后,随着太平军的发展势头一步步得到遏制,曾国藩手中拥有的武装力量也更为雄厚了,朝中难免会有臣子说出些闲言碎语,从而使皇帝对曾国藩心存猜忌 。
李鸿章在奏折结尾处的话点明了曾国藩对朝廷忠心耿耿,即便是得罪翁心存这样的重臣,他也不惜参翁同书一本,为的是整个大清江山,其赤忠之心浮跃在了纸上,这样一来,慈禧对他的疑虑就会打消几分 。
推荐阅读
- 李鸿章|太平天国叛将,死李鸿章之手,爱女被洋人所得,生下一子祸国殃民
- 李鸿章|如果历史可以重来,你觉得李鸿章会接受孙中山先生的改革主张吗?
- 李鸿章|李鸿章40岁老来得子,小妾生下亲儿后,李鸿章如何对待其继子?
- 李鸿章|李鸿章第一次面见慈禧,吓得后背发凉,回家对儿子说了这样8个字
- 高中教师节演讲稿600字:光荣的事业,无悔的选择_高中演讲稿
- 高中生书香伴我成长演讲稿600字_高中演讲稿
- 李鸿章|李鸿章的签名,中文十级都看不懂
- 三眼花翎|李鸿章的三眼花翎有多贵重?满清200年来仅7人拥有,和珅都没资格
- 三眼花翎|李鸿章的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贵?满清仅7人拥有,和珅都没资格戴
- 李鸿章|李鸿章从德国引进的克虏伯大炮,四十年后,一炮击烂日军舰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