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朱元璋亲编之书,士大夫恨之入骨,清朝时沦为禁书

【朱元璋|朱元璋亲编之书,士大夫恨之入骨,清朝时沦为禁书】谈及朱元璋,人们最大的印象是刻薄、残暴、权欲熏天,负面多于正面,甚至如今有学者将形容为“权力的野兽”,让人恐惧的气息扑面而来,但作为一个正统王朝的开国之君,假设真是如此不仁,如何能够开创洪武盛世,又如何让万民归服?
实际上,从明朝开国之君到如今的“权力的野兽”,朱元璋被逐渐妖魔化,与最初的形象早已相差十万八千里 。关于这一结论,通过朱元璋亲编之书《大诰(gào)》不难看到,所谓“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朱元璋亲编的《大诰》直观的反映了他的为人 。
朱元璋|朱元璋亲编之书,士大夫恨之入骨,清朝时沦为禁书
文章图片

姚小五引发的大血案
告御状是古代小说里的桥段,但实际上真正能合法告御状的,只有在明朝朱元璋时期,由朱元璋亲自审理 。由于朱元璋在午门外设立“鸣冤鼓”,允许百姓敲鼓鸣冤,于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山西洪洞农民姚小五,引发了明初一场大血案,即《大诰》中的“军人妄给妻室案” 。
姚小五的妻子史灵芝,在小时候与唐闰山哥哥订过一门娃娃亲,但不久之后唐闰山哥哥去世,于是这么亲事就不了了之,后来史灵芝嫁给了姚小五,育有子女三人 。突然有一天,姚小五接到诉状,唐闰山状告他抢了妻子史灵芝 。由于唐闰山是军人,于是兵部最先接手诉状,之后兵部将公文发到洪洞县审理 。
按理说,姚小五有理有据,肯定能打赢官司,但事实上姚小五还真输了 。官司从洪洞县打到兵部,从兵部打到刑部,最终判决都是唐闰山赢,史灵芝是唐闰山之妻 。妻子被抢,子女含泪喊妈,姚小五怒发冲冠,于是一怒之下就跑到京城敲“鸣冤鼓”,向朱元璋诉说了自己倒霉的遭遇 。
朱元璋|朱元璋亲编之书,士大夫恨之入骨,清朝时沦为禁书
文章图片

朱元璋了解情况之后,勃然大怒,因为这帮官员判案依据不是《大明律》,而是元朝的陈规陋俗 。按照元朝习俗,女人是财产,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唐闰山哥哥去世之后,史灵芝就是唐闰山的 。元朝时期,蒙古人坐了江山,很多汉人甚至都改为蒙古姓氏,沿袭蒙古习俗,当时没什么,但朱元璋的反元旗号是“恢复中华,驱除鞑虏”,建明之后恢复中华礼法,革除胡人陈规陋习是其重要工作之一,比如废除元朝时无时无刻不存在的跪拜礼,如今却有人还以蒙古人习俗判案,朱元璋自然勃然大怒了 。
第二天,朱元璋质问相关官员,得到的答案是尊重民俗,按照“兄死弟继”的民俗判决史灵芝改嫁唐闰山,并无不妥 。朱元璋发现各级官吏官官相护,马虎了事,还不按《大明律》判案,于是对涉案官吏痛下杀手,制造了一起大血案 。
编写《大诰》时,朱元璋曾经感慨:“昔我中国先圣先贤,国虽运去,教尤存焉 。所以天命有德,惟因故老 。所以不旋踵而雍熙之治,以其教不迷也 。胡元之治,天下风移俗变,九十三年矣 。无志之徒,窃效而为之 。虽朕竭语言,尽心力,终岁不能化矣,呜呼艰哉 。”说到底,朱元璋编写《大诰》,还存有在习俗领域“拨乱反正”的想法,希望能够恢复中华传统 。
朱元璋|朱元璋亲编之书,士大夫恨之入骨,清朝时沦为禁书
文章图片

综上,《大诰》是一本希望通过严刑峻法治吏、恢复中华习俗等的判例型法律文书 。通过这本书可见,朱元璋眼里容不下沙子,嫉恶如仇,对官员贪腐违法严厉打击,但对普通百姓而言,《大诰》堪称一本护身符,乃至打击贪官污吏的武器 。了解了《大诰》及其出世的前因后果,我们就能进一步理解朱元璋为何杀功臣,为何辣手对待官员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