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鳌拜手握40万兵马大权,明知皇帝要对付他,为何不造反?

【鳌拜|鳌拜手握40万兵马大权,明知皇帝要对付他,为何不造反?】鳌拜,瓜尔佳氏,从皇太极就开始征战四方,立下汗马功劳,深受皇太极的信任,被封为"满洲第一勇士";皇太极病逝后,力压多尔衮强势兵权,拥戴顺治帝继位,稳定清朝继位秩序;顺治帝去世,任顾命辅政大臣,辅佐康熙幼年登基 。
在上述的官场经历中,鳌拜可谓是清朝三代元勋,位极人臣的他,本应有个安享盛世,载誉归田的结局 。
可无论是史书还是戏说,这位"满洲第一勇士"即便是手握40万重兵,最终还是落个下狱论罪,囚死牢中的下场 。
鳌拜|鳌拜手握40万兵马大权,明知皇帝要对付他,为何不造反?
文章图片

康熙虽年幼但公正,下旨让刑部定罪处罚,罚没了家产和鞭笞一百 。可鳌拜竟然无视皇帝,矫旨将三人处死,强行换地成功 。换地风波,让朝堂上中立的官员,看到鳌拜的狠绝,更加让康熙帝耿耿于怀,即便经过了40年,对这三人的死都痛心不已 。
鳌拜的狠绝不是一天两天了,凭着狠绝确实也让不少大臣因为恐惧之心而倒戈,同样的,也有不少大臣就因为这狠绝,毫不犹豫地投向对立面,如此无情无义之人,又怎会把同袍之谊放在眼里,一言不合便起杀心的人,又怎么能效忠共事呢?
换地风波不仅大失人心,连康熙帝也一并惹毛了,说得好听是矫旨,说白了就是篡改,再往深了想,是不是就想要篡位呢?康熙帝自然不能让你好过,可鳌拜乃三代元勋,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又手握40万重兵,剿灭一事只能暗中进行 。
鳌拜|鳌拜手握40万兵马大权,明知皇帝要对付他,为何不造反?
文章图片

影视
未免走漏风声,康熙帝亲自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宗亲子弟,在宫中公开练习格斗和摔跤之术,这一幕曾出现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鹿鼎记》中,但在历史中,也是真实存在的 。
许是鳌拜太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了,看到此景,他竟以为是皇帝贪玩,沉迷游戏,没想到,就是这一次的轻敌,把自己推向了牢狱的深渊 。
康熙帝耐心等待,当这批宗亲子弟的摔跤和格斗练得炉火纯青的时候,康熙帝宣召鳌拜进宫,趁其不备之时,他一声令下,埋伏在四周的宗亲子弟便一拥而上,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的鳌拜,拼尽全力但双拳难敌四手,就这样被生擒入狱 。
残害同僚、目无皇权、残暴敛财,康熙帝共列举了鳌拜的30条罪状,并判处鳌拜革职、斩立决 。最后要不是鳌拜扒开衣服,让康熙帝看着当年为救其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康熙帝心软放了他一码,否则五马分尸,诛几个轮回的九族都是可能的 。
鳌拜|鳌拜手握40万兵马大权,明知皇帝要对付他,为何不造反?
文章图片

造反容易当家难,40万重兵抵不过世人评说
鳌拜手上的40万重兵确实骇人,就连康熙帝想要亲政都得"曲线救国",索尼在去世前,曾上书请康熙帝效仿其父,14岁开始亲政 。亲政后,却依旧不敌鳌拜的势力,此时索尼已病死,苏克萨哈便上书请旨,辞去辅臣之职,前往遵化为顺治帝守陵 。
这个举动大有深意,康熙帝已亲政,四位辅政大臣一个故去,一个请辞,余下的鳌拜和遏必隆要是再恋栈权位,可就是不忠不义了,威胁皇权了 。按理说,若毫无觊觎之心,此时的鳌拜就应该就坡下驴,和苏克萨哈一起请辞,下了朝堂也不妨碍两人的生死缠斗 。
可他鳌拜偏不,不仅如此,还给苏克萨哈治了个欺藐幼主之罪,杀了苏克萨哈还灭了他的族 。康熙帝眼睁睁看着苏克萨哈及其族人枉死,面对穷凶极恶的鳌拜却无还击之力,这加剧了两人的矛盾,甚至到了不死不休的程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