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皇帝送来一仓棉衣,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11年后发现真高明


司马懿|皇帝送来一仓棉衣,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11年后发现真高明
文章图片

凭借抵御诸葛亮的功劳,司马懿的职务步步高升,终于位列三公,就任太尉 。一开始,司马懿一直坐镇关中,负责监视蜀国 。但在公元238年,辽东军阀公孙渊悍然叛魏 。由于辽东遥远而寒冷,对于征讨公孙渊,曹魏君臣皆无把握 。
一来二去,魏明帝只好让老臣司马懿出马 。公元238年(景初二年)六月,司马懿带领4万步骑兵临辽水,他首先以声东击西之计,率领主力渡过了辽水天险 。之后,他不顾诸将反对,直接扑向敌军老巢——襄平 。
此时,公孙渊主力皆在辽水边布放,襄平空虚 。为了保护老巢,公孙渊只好引兵回救 。然而公孙渊的举动,正中司马懿下怀 。他整理军队,稳住阵型,迎接仓皇回救的公孙渊军 。以稳击乱,自然能百战百胜 。在短时间内,司马懿三次击溃公孙渊,并困住了襄平 。
司马懿在襄平周围堆起很多土垒,然后派弓箭手站在土垒上向城中射箭 。公孙渊见此又怕又急,城中粮食吃尽,开始人吃人,死者不计其数 。最终,公孙渊带数百骑兵突围而出,而司马懿在身后穷追不舍,最终将之追及并杀死 。
司马懿|皇帝送来一仓棉衣,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11年后发现真高明
文章图片

司马懿平定辽东后,很快便显示出了他阴毒狠辣的作风 。他在襄平城内大肆屠杀,屠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 。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 。随后,司马懿又将辽东4万户百姓迁入中原 。
司马懿屠杀以及迁民的举措,让人口繁盛的辽东几乎成为一片白地 。后来,鲜卑、高句丽先后侵入辽东,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为五胡乱华埋下了伏笔 。可以说,司马懿的残忍不仅为害当时,甚至可以说是贻害千年 。
司马懿的狠毒和子嗣,不仅只针对于敌人,对自己的士兵同样如此 。辽东之战结束后,时间已经进入隆冬 。众所周知,辽宁的冬天是极为寒冷的 。士兵们冻得快死,因此纷纷向司马懿索要棉袄 。诸将皆认为:“魏明帝给了我们一仓库的冬衣,完全可以分给士兵们 。”然而司马懿却冷酷地说:
“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 。”
司马懿|皇帝送来一仓棉衣,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11年后发现真高明
文章图片

【司马懿|皇帝送来一仓棉衣,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11年后发现真高明】也就是说,棉袄是官家之物,做人臣的怎能私自施予士兵?作为前方主将,司马懿对于这些棉袄本来就有自专之权,皇帝之所以送来这些棉袄,就是用来分给士兵的 。
司马懿之所以不分棉袄,实际是一种自污之术、韬晦之术 。
在当时的曹魏朝廷,司马懿功劳最大,威望最高,如今平定辽东,更是无人可及 。
魏明帝本就是猜疑心极强的君主 。
司马懿掌握兵权,他自然不愿意看到他再借助官物,私自结恩于军队 。
因此司马懿宁愿背上虐待军士的骂名,也要证明自己对君王的忠诚 。而司马懿在辽东的屠城,实际也是向朝廷表明,自己没有野心 。
司马懿撤军时,魏明帝已经病入膏肓 。于是,魏明帝将司马懿火速招至洛阳 。在病榻前,魏明帝流着眼泪,将8岁的太子托付给司马懿,甚至还让太子抱住司马懿的脖子 。
很显然,在魏明帝心中,司马懿真被当成了诸葛亮式的纯臣,值得他以举国相托 。司马懿的步步为营,最终征服了这位雄猜之主 。而当时人也和魏明帝一样被骗倒,甚至将司马懿与诸葛亮并称为“二相” 。实际若司马懿死于高平陵之变以前,还真有可能成为历史知名的、不输于诸葛亮的大忠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