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朱棣发起靖难,藩王们为啥按兵不动?他们压根儿没想到建文帝会败

洪武二十五年,39岁的皇太子朱标在突然病死,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继承人 。为避免子孙后代在“谁来继承皇位”这一问题上发生混乱,他最终决定沿袭嫡长子继承制,将朱标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
几年的时间,不足以让这位年仅16岁的接班人有足够的时间去历练,朱允炆甚至从未接触过政务.......
朱元璋面对这样猝不及防的一场变故,也觉得实在仓促了点,于是他在离世之前尽可能地为孙子铲除潜在的各种威胁,只可惜他机关算尽,对功臣权贵大开杀戒,却万万没想到问题会出在自己儿子身上……
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四年后,叔叔朱棣带兵攻陷南京城,宫中火起,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改元永乐 。
朱棣的靖难之役历经四年,可谓是举国皆知,为什么朱元璋的其他儿子们几乎没什么反应呢?他们当时在做什么?
靖难之役始末
燕王朱棣|朱棣发起靖难,藩王们为啥按兵不动?他们压根儿没想到建文帝会败
文章图片

原本这样下去,燕军差不过会GAME OVER,关键时刻,徐达的小儿子徐增寿向姐夫朱棣送出情报说南京城内空虚,就这样朱棣放弃攻占城池的战略,矛头直指京都 。
徐达这一家子也是比较有意思,女儿嫁给了朱棣,不用说肯定是要帮助自己丈夫的;长子徐辉祖因颇受朱元璋和朱允炆重用,坚决站在建文帝一派;小儿子徐增寿又是十分维护姐夫朱棣,在朱棣即将攻入南京之际,建文帝将徐增寿召至宫中亲手斩杀了;据野史传说,徐达最小的女儿徐妙锦,宁可出家也不愿意嫁给“逆臣”朱棣.......
就这样,不知怎地,燕王就是这样拿下了南京城,力主削藩齐泰、黄子澄二人也脚底抹油开溜了,宫中火起建文帝下落不明,唯独徐辉祖力战不懈......
事后,方孝儒被灭了整整十族 。
那么,这一对叔侄打了四年多,其他藩王为啥没动静?
朱元璋的儿子们
燕王朱棣|朱棣发起靖难,藩王们为啥按兵不动?他们压根儿没想到建文帝会败
文章图片

在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皇权的同时,朱元璋还将自己的24个儿子与侄孙朱守谦封为亲王 。
其实朱元璋的想法不错,“外卫边陲,内资夹辅”,安排自己儿子们来镇守各地要害之处,既能避免外姓大臣军权过重有一天会威胁朱家江山,又能拱卫皇权 。
为了防止藩王篡权,朱元璋又加了个条件,就是没事不能进京,但是条件之外又加了个“说明”,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祖训”,真是力求完美,终有疏漏 。
这些藩王守护的都是北方以及东、西北要地,自然是要有军队的,人数3000-20000不等,而燕王朱棣、宁王朱权这样的边塞藩王兵马几近10万 。
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第9子、26子死;
剩下的24个儿子中,太子朱标病死;潭王朱梓因岳父牵扯进胡惟庸案,惊吓之余与妃子自焚而死;鲁王朱檀服金丹而死,被朱元璋赐谥号为“荒”;
靖难时秦王、晋王已死,有六名皇子(第20-25子)年幼未就藩,朱棣拉着宁王朱权反叛;
那么,剩下的11个藩王在做什么?
被废,共5人 。?
燕王朱棣|朱棣发起靖难,藩王们为啥按兵不动?他们压根儿没想到建文帝会败
文章图片

【燕王朱棣|朱棣发起靖难,藩王们为啥按兵不动?他们压根儿没想到建文帝会败】前面说到,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着急削藩,先遭殃的就是周王朱橚、岷王朱楩、齐王朱榑、代王朱桂、湘王朱柏 。
·周王朱橚,朱元璋第五子 。
朱橚,有抱负、有理想、有才干,不仅在自己封地兴修水利、减租减税,还组织编写了众多药方,多被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引用,为普救百姓疾苦立下大功 。可是这位文韬武略样样出色的亲王,治家却无方,被次子告发父亲图谋不轨,还拉扯上了燕王朱棣、齐王朱榑、湘王朱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