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宣读圣旨时故意读错一字,救下千人性命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这是欧阳修在《宦者传序》里面的对宦官群体的总结性论断,同是也可以当作古代士大夫对于太监的普遍看法 。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舞台上,太监一直是一个被污名化的群体 。
人们懂得把将相百官分为忠良和奸党,知道将后妃佳丽分为妖姬祸水和贤妃贤后,唯有对于太监,他们普遍采取污名化的态度,给太监扣上了一顶又一顶大帽子 。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太监也不都是一群阴狠毒辣的小人,他们之中也有心怀仁慈之辈 。
比如五代十国时期,就有一个太监,就有一个宦官冒着杀头的风险,偷偷地将圣旨涂改了一个字,从而救下了一千多条性命 。
这个人就是张居翰 。可以说,张居翰算是史书所描写太监群体里不多见的正面形象 。
太监|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宣读圣旨时故意读错一字,救下千人性命
文章图片

925


后唐庄宗派遣大将出兵伐蜀,蜀王王衍无力阻挡,只得嫌国来降 。
于是庄宗便下诏书命名蜀王前去洛阳见他,然而这时候,魏州突然传来了反叛的消息,庄宗不得不亲率大军前往平叛 。
然而这时候就面临一个问题,庄宗率大军东征平乱,那么朝内就会呈现空虚的状态,而此时蜀王王衍前来投降,带来的族党却不少,假如王衍趁虚作乱,那么后果将会十分严重 。于是,最后庄宗听从手下人的建议,决定将王衍一群人全部杀掉,以绝后患 。
当时张居翰身居机要之位,诏书发出去必定要经过他的手,他看见这道圣旨之后也是大吃一惊,不说杀降之举不合天意人心,便是王衍带来的一千多人也是无辜的生命呀 。
最后张居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他把圣旨上的“王衍一行”中的“行”字偷偷擦去,改成了一个“家”字 。这样虽然王衍一家仍然难逃被诛杀的命运,但是同行的其余一千多人却被保全了下来 。
太监|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宣读圣旨时故意读错一字,救下千人性命
文章图片

总之,因为心中的一点不忍,张居翰便改了一个字,最后成功地救下了一千多人 。但是这件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操作起来却十分凶险,因为篡改圣旨的事情一旦被发现,不但王衍行人没办法被保全,张居翰自己也会有杀身之祸 。
那么最后张居翰被发现了吗 。他的结局是怎样的?
张居翰的结局
因为张居翰平时老实本分,别人压根就没想到他还有篡改圣旨的胆子,所以没有怀疑他 。而庄宗自己此时正忙于战事,没有多的精力,更顾不上死的到底是王衍一家还是王衍一行,所以张居瀚偷偷修改圣旨的事情也就没有被发现,最后这件事算是有惊无险地过去了 。
后来,庄宗被弑身死,政权再次发生更迭,张居翰无意再参与进政治漩涡之中,所以向新帝请求回归乡里,终老此身 。新帝也没有为难她,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张居翰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最后以七十一岁的高龄寿终正寝 。
太监|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宣读圣旨时故意读错一字,救下千人性命
文章图片

总之,张居翰虽然死了,但是他改一救千的故事却一直传扬了下来,并且一直受到了人们的敬佩 。
后人文人在评价张居翰之时,也多夸奖褒扬之词,就连写下《宦者传序》,认为宦官对于政权有极大危害的欧阳修,在读到张居翰的事迹之后,也给了他“君子”的评价 。
所以,一个人只要心怀善意,就可以作善行,传善名,享誉后世 。
结语
在传统的认知里,太监的确不是一个好的形象,他们往往被冠以各种负面的形容词,被加以批判,加以丑化 。
但是张居翰却用自己的行动,让自己成为了太监群体之中的一个清流,成了太监中的君子,让大家知道了太监之中也有大仁大义之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