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秦国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学者:愚蠢至极( 二 )


同时秦国想要推倒楚国与齐国两座大山,势必要与赵国维持紧密关系以及亲密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统一霸业 。
所以秦国没有像对待其他五国那般残暴地对待赵国,秦昭王也没有气急败坏地处死蔺相如的原因,大都离不开前一辈的功德与帮助 。
蔺相如|秦国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学者:愚蠢至极
文章图片

外露锋芒,实则草莽
再者,我们将问题的矛点转向蔺相如 。
【蔺相如|秦国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学者:愚蠢至极】作为赵王的使臣,秦昭王对于他的到来是十分崇敬的,甚至用了秦国当时最高的九阶上大夫礼仪接待他,但一般歌舞之后,秦王仍然没有谈及和氏璧以及那十五座城池,这让蔺相如不免感到十分忧虑,认为秦王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于是便有了后面“完璧归赵”的佳话 。
在此我们不难看出,蔺相如的骨子里并不是大无畏,相反,他的个性多了那么一丝怀疑与敏感 。而正是他个人的怀疑敏感才致使他后面偷送和氏璧的计划安排,或许当时他以为的防患未然是天衣无缝,其实不然 。
蔺相如|秦国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学者:愚蠢至极
文章图片

秦昭王作为在位已久的君王,他想要的东西可以说是唾手可得,对于赵国来的使臣,他也有着绝对的话语权,而且蔺相如身处秦地,更是天子脚下,和氏璧怎么可能如此轻而易举的就运送回国,秦昭王很有可能早已知道,他不过是将计就计 。
对于这样的猜想,有的学者是十分赞同,并且表示蔺相如完璧归赵的行为,证实了他是一个“愚蠢至极”的庸才 。
因为蔺相如在日后向秦王解释和氏璧去向的那句:“秦国如此强大,赵国怎敢违背”,赤裸裸地向秦昭王汇报了赵国现在的落魄现状,而这也招致了秦国日后对于赵国的攻打与吞并 。
蔺相如|秦国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学者:愚蠢至极
文章图片

所以与其说蔺相如看似外露锋芒,不畏权贵,而且能说会道,不卑不亢,更不如说他是外表强势却满腹草莽,只拘泥于赵王与和氏璧,却看不见赵国的安危与未来 。
小结:
对于英雄的定义,《三略·上略》一篇中有这样一句名言:“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 。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无怨”,意思为杰出人物是国家的栋梁,黎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得到了栋梁,收拢起根本,那么政令就能通行天下,而不致引起人们的不满 。
朝政大厦之中,英雄大夫会往往担任房屋的栋梁,支撑着王朝上层建设构造的发展与稳固,同时也担当房屋基层的框架,规范着社会兴替的平衡与标准,因此,旷古烁今,英雄对于任意一个时代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
但是真正的英雄难道仅仅是坚强、勇敢、仁慈的集合吗?实则不然,在我看来,真正的英雄需要的是远见,他们可以摒弃眼前的利益,可以忘却身后的桎梏,宁为国民而亡,不外露胆怯,招引杀身之祸 。
唯有这样真心无畏的人,才可以做房与国的脊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