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4亿人在抖音围观的"沉浸式凡尔赛",是什么鬼?( 二 )
博主“张笑寒”在清华大学大礼堂前,秀出了自己一家三代的“清华学子”身份,称不仅自己从清华幼儿园、清华附中一路读到清华大学博士,爸爸也是清华大学毕业,爷爷也是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前身)毕业,男朋友也是清华大学博士在读。这条视频获得了149W点赞,让评论区“又酸又羡慕”。
除了秀学历,秀恩爱、秀职业、秀化妆品,万物皆可“沉浸式凡尔赛”。
秀恩爱的,一手搂着高颜值女朋友、一手拎着女朋友送的昂贵礼物;秀职业的,故作低调地展示工作环境和一字排开的职业技能证书;秀化妆品的,拿出几百根口红、几十瓶粉底液,场面那叫一个壮观,简单粗暴的展示就能“酸”遍评论区。就连中国火箭军官方抖音号都忍不住“下场”,沉浸式地秀了一把头盔、战术背心、战术背包、自动步枪,以及导弹。
“沉浸式凡尔赛”,还分入门级和进阶级、高阶级。
入门级别的,大多是最大程度地还原现场声音和过程,将值得“凡尔赛”的东西展现在镜头前,让观众“身临其境”;进阶版本中,博主会刻意营造窃窃私语的意境,在一种漫不经心的氛围中“酸”到观众;高阶版的,博主还要多少会点“颜艺(指脸部表情过度夸张甚至变形的样子)”,辅以丰富的肢体动作,让观者“酸”到“想打你却打不到你”,必须留下评论才能“解恨”。
总结下来,“沉浸式凡尔赛”的精髓,其实就是将最真实的现场感通过屏幕传递给观众,让观众不自觉地自我代入,催生某种感情或者进行某种体验,最终实现强互动行为。
沉浸式凡尔赛,怎么就火了?就像以往短视频平台盛行的各式文学和风潮一样,“沉浸式凡尔赛”,也很快出现了“人传人”现象。
事实上,在视频和种草平台上,能让观看者“身临其境”的“沉浸式”视频,已经小火了一阵子。沉浸式化妆、沉浸式学习、沉浸式开箱,基本上每个美妆博主、种草博主都发布过这类视频。抖音上,一位拥有5.3万粉丝的博主日常视频点赞数在几百到几千之间,但是一期沉浸式化妆视频,就获得了8万点赞。
对于部分粉丝来说,“沉浸式”的语境和观看习惯已经被培养起来了。当更有代入感、更具趣味性,甚至浮夸恶搞的“沉浸式凡尔赛”出现时,部分用户已经完全可以接受了。
从最初走红的“沉浸式凡尔赛”视频来看,夸张演技与新鲜感,是吸引用户的首要因素。高度还原现场、让观众自我代入,则是这类视频引发高频率互动的关键。刻意压低声音、时不时靠近屏幕,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好像在分享一个秘密,但其实是在‘秀’自己”。
网友帆帆最初是不小心刷到类似视频,看了之后却欲罢不能,“按理说凡尔赛是让人讨厌的,但是这样的‘戏精’表演很有意思,一天不看浑身难受。”
标签化,也在为“沉浸式凡尔赛”的出圈推波助澜。“羊毛月”的大多数视频,都有“凡尔赛”的痕迹。北大学生证、北大食堂、北大宿舍……他喜欢将“北大”的标签作用发挥到极致,每个视频都会出现与“北大”相关的字眼或元素。
“一般大家对北大学生的既有印象,可能都是精英、低调、谦逊。突然来一个这么接地气和‘沙雕’的人,还挺有意思的。”网友吱吱是羊毛月的忠实粉丝,在他看来,羊毛月大大方方地蹭着“北大”的热度,反而能成为名校学生中有个性的另类代表。
名校和“沉浸式凡尔赛”也因此形成了强关联度和话题度。恰逢毕业季和录取通知书发放季,大量高校学子或是想跟风、或是不甘落下风、或是想留个纪念,纷纷拍摄起“沉浸式凡尔赛”的视频,延续了热度。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数字人民币|反逃税、反洗钱、反贪腐!数字人民币席卷而来,剧变正在酝酿
- 实体店|电商交税未来或成趋势,多数卖家不赞同,背后原因不为人知
- 收购|外媒消息:腾讯将以数十亿元人民币从小米手中收购黑鲨
- 阿里|胡润公布全球公司排名,马云创始人头衔也被剥夺?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小相|小人物出海记:抢食亚马逊,月销百万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当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