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4亿人在抖音围观的"沉浸式凡尔赛",是什么鬼?( 三 )
传播学博士苏樱告诉开菠萝财经,沉浸式凡尔赛的流行,其实与此前在短视频平台上被疯狂模仿的舔狗文学、油腻学、人类高质量男性挑战等话题一样,是因为某个创造者为网友提供了一种“网络模因”,即能够在互联网上通过复制、模仿、变异等方式快速传播和演化的文化信息。一旦某个视频形成一个可以传播的梗,就能带来众多UGC创作者的模仿和跟风,以期获得巨大的流量和收益。
除了内容创作者,目前,在短视频平台上,许多商家也开始利用“沉浸式”手法拍摄视频,进行改编式模仿,试图“蹭一把热度”。“这是一把裂变的利刃,用好了,比地推和大规模投放的成本低,效果好。”活动运营从业者老K表示。
为什么有人爱看沉浸式视频?经过传播与演化,如今的“沉浸式”已经自成一派,成为了一种特别的视频拍摄技巧。
其实,在线下,“沉浸式体验”不是什么新鲜词汇。本质上,它是通过各类技术手段或场景设定,利用人的感知系统和行为系统,营造一种氛围和环境,达到让人身临其境的目的。
到了线上,基于短视频形式的丰富性、趣味性以及创作者与用户之间的强互动性,沉浸式体验被应用到各种不同领域的内容中,如沉浸式化妆、沉浸式穿搭、沉浸式开箱、沉浸式驾考,以及沉浸式吵架、沉浸式学习等。
此类视频中,博主往往会在开头轻声进行背景介绍,之后尽量减少解说和博主的主观参与,营造私密的现场感。比如,沉浸式护肤类视频,呈现的是一套完整的护肤过程,只有瓶瓶罐罐的敲击声和涂抹声;沉浸式学习则更加简单,几本书、几支笔、一个笔记本,写字的声音或敲击键盘的声音贯穿始终。
苏樱解释称,线上与线下的沉浸式体验有很大不同,线下的沉浸式是让用户自我代入,类似‘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亲身感受一切场景和情感变化。而目前流行的线上沉浸式短视频,则是基于一种叫ASMR的人体反应演变而来的。
“ASMR,中文翻译是‘自主感觉经络反应’,通俗来讲,可以理解为一种让人放松的声音。”声音传播研究者曾佳思在其论文中提到,她在研究了YouTube上6个播放量到千万级别的ASMR视频和2240条视频网络评论后发现,ASMR视频内容的声音要素分为人声语言和动作音效两类,受众之所以喜欢甚至沉迷,主要是因为这类声音可以让耳朵舒服、解压放松和催眠。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沉浸式短视频的声音很小,且尽可能弱化画面和其他表达的原因。”苏樱说。
晓晴就是“沉浸式化妆”视频的忠实爱好者,她每天睡前都要借此类视频催眠。“这种安静的节奏和化妆刷的声音可以让我放松和安静下来,既能为明天的妆容带来灵感,又能让我快速入眠。”杨蕊更是总结出一套“失眠患者”的睡前指南:睡前20分钟开始观看沉浸式视频或直播,亲测沉浸式学习最为有效,然后躺在床上只听声音,脑海里想象着翻单词书的场景,很快就能睡着。
还有一些博主开始尝试打破惯例,选择一些特殊的场景拍摄沉浸式视频,比如在酒吧、网吧、水上乐园、高铁上进行沉浸式化妆,制造一种新奇感。社会学学生李姝对此类多场景的沉浸式短视频情有独钟,“我在意的不是化妆技巧,也不是沉浸的声音,而是不同场景下路人的反应和态度,这是一个调查‘路人如何对待新奇’的好窗口。”
或是出于好奇,或是“图一乐呵”,或是想要寻求放松与舒适,网友们已经沉浸在“沉浸式短视频”的海洋里不能自拔。不过,互联网热梗的生命周期很短,沉浸式视频的热度能维持多久,还是网友说了算。而“沉浸式凡尔赛”,或许也只能成为众多“短命”的短视频风潮里一个注定被遗忘的“限时娱乐项目”。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数字人民币|反逃税、反洗钱、反贪腐!数字人民币席卷而来,剧变正在酝酿
- 实体店|电商交税未来或成趋势,多数卖家不赞同,背后原因不为人知
- 收购|外媒消息:腾讯将以数十亿元人民币从小米手中收购黑鲨
- 阿里|胡润公布全球公司排名,马云创始人头衔也被剥夺?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小相|小人物出海记:抢食亚马逊,月销百万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当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