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皇太子只有九岁,为何不能立成年亲王为帝
前言: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两个月前还在宣府巡边的明宣宗朱瞻基突然“不豫” 。所谓的不豫,就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明代初期皇帝还比较勤政,一般的小毛小病,不会影响皇帝出席早朝 。一旦出现“不豫”这个记录,说明病情比较严重 。此后的几天时间里,大臣们连续到左顺门问安,但宣宗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 。所谓的左顺门,即今北京故宫协和门,位于紫禁城外朝中路,太和门东侧廊庑正中,是明代在京文武官员上下接本之地 。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由于皇帝病危,所有人都没有了过年的心情 。正月初三日,朱瞻基驾崩,年仅37岁 。大行皇帝只有两个儿子,长子即皇太子朱祁镇,年方九岁 。次子朱祁钰八岁,据《明史》所说在皇帝驾崩前一直生活在宫外,连皇太后张氏都不知道他的存在 。换句话说,大明的江山现在就要交到一个不满十岁的黄口小儿手中 。当年22岁的建文帝朱允炆以皇太孙的身份即位,尚且被认为主少国疑 。距离靖难战争到现在,也不过三十多年,只有九岁的皇太子能守住皇位么?为什么大明不能吸取教训选一位成年亲王来继位呢?
文章图片
朱元璋在大明开国之初册立皇太子之时,便声明了本朝册立储君的原则:“居嫡长者必正储位” 。换句话说,皇太子的标准就是既嫡且长 。万一皇帝无嗣,即所谓的“朝廷无皇子”怎么办?就一个办法,兄终弟及 。
所以如果张太后想让襄王继位,她就必须套用《祖训》之中“兄终弟及”的条款 。可是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宣宗有儿子,还有两个,不符合“兄终弟及”的前提条件 。其二襄王虽然符合“嫡母所生者”这一要求,但是伦序在他之上的还有张太后次子越王朱瞻墉 。
事实上相比已经到湖广长沙就藩的襄王(此时尚未迁国襄阳),身处京师并未之国的越王才是“长君”的第一人选 。而且我们可以毫不怀疑地指出,正是因为宣宗两个儿子年纪太小,越王才始终没有前去衢州府就藩 。他留在京师的终极目的,就是做一个备胎 。
明武宗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正月十六日,乾清宫发生火灾 。皇宫火灾,一向被认为是皇帝失德,所以才会上天示警 。于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缜趁机上奏,把武宗继位多年始终无嗣拿出来说事,反过来证明了当年之所以留越王在京,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因此朝廷虽然遵循宣宗遗诏封皇太子为新天子,但并非没有备案 。
丁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缜以乾清宫灾,陈言四事:一正大本以安天下 。臣惟储贰者,天下之根本 。乞诏勋戚辅导及部院等臣讲求我朝留亲王之意,参考宋仁宗育宗室之典,以固根本 。—《明武宗实录卷一百十一》
文章图片
保障一:太皇太后辅政
【明宣宗朱瞻基|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皇太子只有九岁,为何不能立成年亲王为帝】宣宗遗诏中有一条重要内容,就是所有的国家重务,都要请示皇太后和皇后之后才能施行 。这里的皇太后,即仁宗皇后、宣宗生母张氏 。皇后则是宣宗继后、皇太子生母孙氏 。朱祁镇登基之后,张氏进位太皇太后,孙氏进位皇太后 。
虽说宣宗在遗诏中将皇太后和皇后并列,但是孙氏无论从礼法还是从个人能力以及威望来说,都无法与张氏相提并论 。当初燕王朱棣举兵靖难之时,张氏就帮着夫君燕王世子朱高炽一起镇守北平 。当夫君成为皇太子后,又是她尽力于孝道,小心翼翼地弥补着强势公公朱棣因太子肥胖而产生的厌恶感 。甚至于宣宗在登基之初,还经常找母后商量军国大事 。
推荐阅读
- 胡广|江西两位顶级牛人,一个操劳过度英年早逝,一个潇洒快活高寿善终
- 曹操|这八个历史牛人个个都能改写历史,却全都是英年早逝的短命鬼!
- 朱祁镇|明宣宗朱祁镇被蒙古人掠走一年多,在那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 朱高煦|被明宣宗做成“瓦罐焖鸡”的朱高煦是怎样一个人?真的那么不堪吗?
- 周瑜|周瑜36岁英年早逝,小乔和谁度过后半生?说出来你可别不信
- 孙策|孙策周瑜娶大小乔后,为何两人都英年早逝?史书记载令人唏嘘不已
- 朱瞻基|朱瞻基:明朝第5位皇帝,600年来,身上的谜团至今没有解开
- 曹冲|少年成名却英年早逝,被称为神童的曹冲,何故被司马懿说“蠢?”
- 朱瞻基|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600年来,身上的谜团“始终无解”
- 明宣宗朱瞻基|明宣宗朱瞻基,能文能武,他是一个好皇帝,但他却毁掉了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