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皇太子只有九岁,为何不能立成年亲王为帝( 二 )


明宣宗朱瞻基|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皇太子只有九岁,为何不能立成年亲王为帝
文章图片

因此朱祁镇虽然年幼,但有张氏把握大政方针,大明乱不了 。而太皇太后也没有辜负儿子的期望,在她辅政的八年时间确实把朝政管理地井井有条 。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张氏驾崩之后,已经亲政的朱祁镇对祖母给予自己的帮助,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
朕以冲人嗣大历服,夙夜遑遑,罔知攸济 。仰赖我圣祖母以教以育,备极恩勤 。一话一言,咸出致爱 。于今八年,家国宁敉,民庶乐生 。福被朕躬,爰及天下 。—《明英宗实录卷九十七》
保障二:宗室势力微弱
到了宣德时代,内阁的运转已经相当成熟,朝廷之中以文制武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皇太子虽然幼年登基,但是有太皇太后以及内阁的辅佐,基本不太可能发生武将干政的风险 。而原本实力强大的藩王,经过朱棣和朱瞻基这一对祖孙的接力削藩,已经没有资本像当年的燕王那样再来一个奉天靖难了 。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太宗朱棣次子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 。宣宗御驾亲征,几乎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其平定 。次年二月,太宗第三子赵王朱高燧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朱栋向朝廷上交赵王府护卫官军 。至此,太宗一系再无有威胁的藩王 。
明宣宗朱瞻基|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皇太子只有九岁,为何不能立成年亲王为帝
文章图片

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四月,太祖一系藩王中最具实力的晋王朱济熿因为曾与汉王勾结谋反,被废为庶人 。晋王府太原三护卫官军也被一并削除 。此后的数年时间里,面对朝廷方面给予的强大压力,秦王、楚王、蜀王、肃王等实力强大的太祖系亲王纷纷主动上交护卫 。困扰明初数十年的藩王问题,在明宣宗手上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至于宣宗的弟弟、朱祁镇的叔父们,他们在就藩之时本来就没有护卫官军,拿什么来造反?
晋王济熿谋为不轨,得罪天地、宗庙,具有显徵 。已恭遵祖训,免为庶人,安置凤阳 。其护卫官军,除旧拨侍各郡王者不动 。其原在大同守备官军四千人,令总兵官武安侯郑亨就彼分拨卫所,家属随住 。见在太原护卫官军内调三千人,连家属住宣府听总兵官、都督谭广分拨卫所 。—《明宣宗实录卷二十七》
结语:虽然宣宗驾崩之时,皇太子朱祁镇只有九岁,但只有立他为帝,大明朝局反而才能稳定 。若是强行让一位成年亲王登基,无论这个人是太后的亲儿子越王还是襄王,一来不符合大行皇帝遗诏,二来也违反了《皇明祖训》 。
如果可以用嗣君幼弱的借口另立皇帝,那可不可以用皇帝昏庸的借口再重新立一位呢?明末的时候虽然北方一片糜烂,崇祯帝甚至被逼在景山自缢殉国 。但南方未经战乱,陪都南京城内又有一套完整的政府机构,可以说比“泥马渡江”的宋高宗赵构形势要好得多 。结果东林党人为了党争,就是不愿意奉伦序当立的福王朱由崧(崇祯帝堂兄)为皇帝,而是想以“立贤”的借口来奉朱常淓(崇祯帝堂叔)为皇帝 。结果南明就此陷入内斗,后来甚至连远支宗室唐王也能称帝,鲁王也能监国,最终抗清大业因为这样无谓的内卷而惨遭失败 。
虽然朱祁镇后来因为土木堡之变而获得了一个“大明战神”的绰号,但是彼一时此一时 。我们不能倒果为因,就认为当初不应该让他当皇帝 。在内有太皇太后以及内阁三杨辅政,外无强敌逼迫,此外武将无力干政,宗室奄奄一息,这种情况下非要以“国赖长君”的借口另立一位成年亲王,反而会从根本上动摇大明皇室统治的正统性,有百害而无一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