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策|被称再世诸葛的公孙策,为何被包拯送上虎头铡问斩?原因令人无奈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史记太史公自序》
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定:“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 。”
北宋人才辈出,文人当道,在唐宋八大家里独占鳌头,将六家归入囊中 。除此之外还出了个“怪胎”名官,这位名官面容黢黑、一出生额头就顶着月亮 。
包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士 。他廉洁公正、铁面无私、不畏权贵 。
在老百姓有苦难说的时代敢为他们伸冤鸣不平,一生办案无数,深受老百姓爱戴,因得称号“包青天” 。
公孙策|被称再世诸葛的公孙策,为何被包拯送上虎头铡问斩?原因令人无奈
文章图片

包拯向来铁面无私,曾大义灭亲,亲手将侄子送上断头台,公孙策放人后清楚自己难逃一死,也下定决心承认自己的罪行 。
包拯虎头铡挥泪斩公孙策
公孙策抱着必死的决心,无奈仁义与亲情只能选一个,只能是自己替女儿赎罪 。
包拯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之余更是悲痛万分,可法律就是铁打的,凡事不可徇私的原则深入骨髓 。
传说包拯阳寿将近之时,被写入地府拘魂册,判官生怕以后日子不好过,不愿收他 。这个连判官都发慌的“犟人”最终以“庇护罪”的罪名,忍痛将虎头铡送到挚友面前 。
正当公孙策上断头台之际,事情却出现转机 。
公孙策|被称再世诸葛的公孙策,为何被包拯送上虎头铡问斩?原因令人无奈
文章图片

公孙策女儿江忆不舍父亲含冤为自己背负责任,也做不到让养了自己15年的养父独自赴黄泉路,于是选择在公孙策面前自尽 。
公孙策心心念念的女儿刚失而复得,却顷刻间香消玉损,公孙策伤心欲绝不想苟活 。风度翩翩,目中无人的公孙策此生再无亲人可挂念,请求包拯允许自己将命交于此 。
事实上并不是包拯非要斩公孙策,事情已经水落石出,公孙父女二人被往事所牵,实属无奈之举 。
只要包拯他禀明圣上,即可从轻发落,是公孙策问心有愧,一心求死,甘愿死在虎头铡下 。
一声“虎头铡伺候”,曾断过无数贪官污吏头颅的铡刀也摆在了公孙策头颅前 。
不过这时候突然狂风大作,几道天雷劈下,正劈在虎头铡上 。虎头铡斩的是贪官,佞臣奸臣,不是错斩好人公孙策 。
天公发怒,公孙策不可杀 。
其实这个故事是电视剧《包青天》中所演绎的,是真是假无处检验,公孙策也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只是后人为丰满包拯这个伟大的人物形象,杜撰出来的人物增添故事色彩 。毕竟再厉害的人高高在云端也不会引起人们多少的话题和猜想 。
公孙策|被称再世诸葛的公孙策,为何被包拯送上虎头铡问斩?原因令人无奈
文章图片

不管公孙策这个人是真是假,他的存在让包拯有了挚友,多了人情味,更像是现实世界的一个“人”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相信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会做出公孙策那样的决定吧!
【公孙策|被称再世诸葛的公孙策,为何被包拯送上虎头铡问斩?原因令人无奈】参考文献:《北宋:帝国书生意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