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三百年间最牛的宰相: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四 )


一想起李泌对自己登基前的保全 , 唐代宗李豫(李俶登基后改名李豫)便不想错过如此奇才 。他深知 , 李泌并非真正热衷于隐士生活之人 , 一切的纵情山水 , 不过皆因朝局昏暗而被迫选择的明哲保身法子 。
在平定朝中张良娣、李辅国一伙的叛乱后 , 唐代宗将李泌召还朝中 。
李隆基|三百年间最牛的宰相: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文章图片

▲张良娣 。图源/剧照
面对亦师亦友般的李泌 , 唐代宗不仅想改变李泌多年来只茹素不吃肉、不娶妻的习惯 , 还想让李泌做真正意义上的宰相 , 把握朝局 , 辅佐自己成就大唐中兴 。
但此时的朝局 , 除了文官党争 , 还有宦官集团 。即便皇帝有心想保李泌 , 李泌本人也不想多呆 。唐代宗无法 , 只得以贬官杭州刺史的方式 , 将李泌妥善安置地方 , 以待日后大唐再遇危难时 , 可备策问这位“救时宰相” 。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 , 唐代宗病逝 , 太子李适登基 , 是为唐德宗 。
在唐德宗一朝 , 藩镇割据问题愈演愈烈 。至建中四年(783年) , 泾原节度使朱泚的一场叛乱 , 甚至使唐德宗让出了长安 , 跑到梁州(今陕西汉中)一带 , 惶恐度日 。
为了再度光复大唐 , 李适不惜假借吐蕃之手 , 准备联合外部势力 , 清剿藩镇 。殊不知 , 此举却令吐蕃有了吞并大唐的机会 , 在朱泚叛乱基本平定后 , 吐蕃开始向大唐索要安西、北庭两地 , 并出兵攻占了陇右、河西一带 。大唐再次陷入战火中 。
值此危难之际 , 唐德宗想起了那个曾经帮助父祖匡扶大唐 , 却被放逐地方的人 , 赶紧派人请李泌出山 , 主持大局 。
如此 , 折腾了大半辈子的李泌又有活干了 。
这一年 , 曾经的“大唐神童”已年过花甲 。尽管双目已识字不清 , 但心中的谋略依旧运用纯熟 。为了方便李泌主持工作 , 唐德宗命李泌“日值西省(中书省)以侯对” , 给了李泌事实上的宰相之权 。
【李隆基|三百年间最牛的宰相: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泌一上任 , 就直接否决了唐德宗准备割让领土馈赠吐蕃的想法 。他指出 , 两地要塞一旦被吐蕃要了去 , 关中将无险可守 , 长安恐怕更加危险 。况且 , 北庭、安西皆军事重镇 , 即便皇帝不念守土将士之功 , 将二地割让出去 , 被迫离开故土的众将士估计也接受不了 , 必然反叛 。
总之 , 割地是万万不能干的事情 。
依李泌的看法 , 大唐在内有藩镇、外有吐蕃的情况下 , 应该着眼于一个更大的视野 。就像当年在唐玄宗那儿看棋手们下棋一样 , 在李泌心中 , 大唐也好 , 吐蕃也罢 , 都不过是棋盘里的棋子 , 只要运用得当 , 翻盘并非没有可能 。
他的策略是 , “北联回纥 , 西和大食 , 南结南诏、天竺 , 共制吐蕃” 。
除了与大唐接壤 , 吐蕃北边紧邻回纥 , 西边挨着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 , 南边还有小国南诏、天竺(今印度)等 。在复杂的地缘政治中 , 吐蕃或多或少都曾阻挡这些国家的发展空间 。特别是北边的回纥 , 此时才历三、四代可汗 , 正是开疆拓土的大好时机 。

推荐阅读